第101章 民間婚俗(3 / 3)

願五穀豐收滿倉,喜五代歡聚同堂。

第六項拜謝月老,牽紅線不辭辛勞,

男和女兩家結好,月老先生功勞高。

第七項拜謝貴賓,不辭苦登門送親,

結秦晉佳婿貴婦,喜返程一片放心。

第八項朋友受禮,勞諸位前來賀喜,

誦賀詞自由講話,拜花堂喜氣洋洋。

第九項新人對立,互行禮握手道喜,

換禮物略表心意,百年好深厚情意。

第十項夫妻攜手,入洞房砂糖蜂蜜,

同樂班喜樂再奏,鳴禮炮喜禮喜畢。

又如客家人的拜堂歌:

一拜天地天作合。

二拜父母養育恩。

三拜宗親老前輩。

四拜多謝大媒人。

五拜左鄰右舍多照應。

六拜哥嫂手足情。

七拜三星多添福祿壽。

八拜送子觀音早降臨。

九拜邪魔鬼怪遠遠走。

夫妻對拜百年好合十全十美滿堂紅。

四川成都地區的拜堂成親禮也有拜堂之詞,當新娘和新郎到來之時,司儀的人在門外高聲唱道:“日吉良時,天地開張。新人到此,車馬還鄉。薑太公在此,諸神回避!”然後拜堂開始,夫妻二人各自站好自己的位置,鼓樂響起時,兩人就開始了拜堂的過程。

洞房花燭

中國古代曆來認為人生有四件大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而在這四件事中“洞房花燭”又是排在第一位的。所謂“洞房花燭”,就是新郎、新娘拜堂完畢後在眾人簇擁下進入洞房,進行一係列的洞房儀禮之後,完成真正的夫妻之實。

1.洞房的由來

為什麼結婚那天晚上稱為洞房花燭夜呢?史書無具體的記載,隻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帝堯到姑射山仙洞溝牧馬坡與牧民談論如何馴服牲畜,巧遇鹿仙女,兩人一見鍾情,遂以山洞為房。成婚當晚仙洞對麵兩座山峰就像紅燭一樣高照。所以,後世將帝堯與鹿仙女成親的洞稱作洞房,兩座山峰稱作蠟燭峰,於是在中華民族的曆史上就有了“洞房花燭夜”之說。時至今日,新人的新房已經從山洞到平房再到樓房,但人們還是習慣稱呼其為洞房。

2.花燭

結婚當晚要點燃成對的大紅蠟燭於廳堂和洞房之內。因為蠟燭上有金銀彩飾,所以稱其為花燭。六朝時就已經有花燭了,到唐以後結婚用花燭就形成為風俗。點花燭的風俗淵於古代的搶婚,《禮記·曾子問》記載了周代嫁娶時三日不熄燭的現象:“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思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女家思念被搶走的女兒,故三日不熄燭;男家擔心女方來搶人,所以不敢熄燭,以至於逐漸形成了風俗。到後來,點花燭並不是怕女方家來搶人,而是表示喜慶吉祥。民間還把花燭作為夫婦白頭偕老、愛情專一、同甘共苦的象征,故花燭又稱為“長命燈”。古代民間認為左主男,右主女,如果左燭先燃完,預示著男子先逝,如果右燭先燃完,則預示著女子早逝。因此為了使夫妻能白頭到老,民間就有了守護花燭燃燒的習俗。如果一枝花燭先燃盡,守花燭的新人就要趕快把另一枝花燭吹滅,以遂其願。還有的地方將花燭用油燈代替。有關花燭的故事還有一個傳說:傳說薑太公可憐商紂王,於是就封他為“天喜星”,專管人間的婚嫁之事。但由於紂王生性好色,所以當他見到漂亮的新娘就會躲在洞房內不出來,伺機玷汙新娘。而新娘根本不認識新郎,無法辨認,往往釀成悲劇。薑太公沒法,隻好求助周公,於是周公就規定,結婚當晚必須在洞房內點燃紅燭,且徹夜不熄,以免新娘認錯人。

3.洞房花燭夜的儀禮

新郎、新娘進入洞房之後還要進行一係列的洞房儀禮,具體為:挑蓋頭、坐床撒帳、喝交杯酒、同心結發、點花燭。挑蓋頭又稱“挑紅巾”,新郎用秤杆將新娘用來蓋頭的紅巾挑起,古人說的“夫妻相識在洞房”恐怕就在這一瞬間。坐床撒帳,新郎挑蓋頭之後,兩人並坐在床上,稱“坐床”或“坐福”;接著有人拿糖果金錢等撒向婚床和洞房的四周,叫做“撒帳”,表示良好的祝願以及為新人驅除邪煞;還有的撒果品五穀等物,一般都有棗子、桂園等等,取早生貴子之意。喝交杯酒,又稱為“合巹”,表示夫妻相愛。同心結發,各個時期做法不同,但是意義同樣重大,後人多用“結發夫妻”來指代原配夫婦。點花燭,指的是新人一起點燃從新娘家帶來的花燭。

(嶽晗、南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