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8日,倫敦最繁忙的國王十字地鐵站在傍晚發生嚴重火災,造成32人死亡,100多人受傷。大火是從一自動扶梯下麵的機房開始燒起的,消防隊員由於沒有及時獲得地鐵通道分布圖和氧氣防護麵罩,在煙熏火燎中,有一人死亡,兩人受傷。大火整整燃燒了4個小時才被撲滅。
國王十字地鐵站自投入服務到1975年發生意外撞車以前,隻有14人死於意外,而它每日的載客量30多萬人次。
1986年11月的倫敦,依然時晴驟雨。
在倫敦地鐵最大的車站——國王十字地鐵站,一場火災正悄無聲息地襲來……
19歲的德比·伍蘭妮小姐邁出英國中央銀行大樓,直奔國王十字地鐵站,當她乘上金斯克魯斯中央地鐵木製電梯時,時針正指向19點30分。突然,她感覺腳下有一種不正常的熱。接著,她嗅到異樣的煙味,發現木梯級底下發出紅光,還似乎看到一片煙霧的陰影。她心中一陣驚悸,“電梯著火了!”她尖叫著報告了當班地鐵值班員。刺耳的警報笛聲長久地在地鐵內回蕩著。
其實,此前一小時,已有一位乘客向服務員報告說,有一種令人生疑的氣味在散發,但沒有引起注意。在這一小時裏,火焰在人們難以覺察中蔓延著,它平靜地占據了大片場地和關鍵場所,當人們發現它時,已鑄成不可挽回的大禍。伍蘭妮小姐通知服務員6分鍾後,倫敦蘇豪區消防局接到999緊急求救電話,立即通知距離金斯克魯斯中央地鐵最近的尤斯頓消防局,碰巧的是,這個局當時正忙於撲滅一家醫院的小火。消防官克拉克接到電話,馬上從醫院撤出,開往十字地鐵站。
第一批四輛消防車於7時46分抵達。這時,蔓延在各處的暗火“轟”的一聲全麵燒開,升騰的煙氣籠罩了地鐵站,站內嘶喊聲和“劈劈啪啪”的燃燒聲混雜成一片,交警室不斷接到受傷人數的報告。到二十點一刻,到達現場的消防車已增至20輛,救護車也開來10輛,被搶出的傷員不斷被救護人員抬出,送往附近那家熄火不久的醫院。
在煙熏火燎中,一股股橡膠味直衝人肺,乘客惶惶逃命,個個如驚弓之鳥,有的老人被混亂人群踩死了。一名小姐也差點被混亂的人壓在下麵,最後,在一名警察的引導下,她和警察領導的隊伍脫險了。
在救災過程中,尤斯頓消防局共投入150名消防隊員,由於煙氣過甚,消防隊員也沒有攜帶防毒麵具,大家被嗆得喘不過氣來,搶救工作一度受挫。
由於消防隊員的努力,到20時40分,電梯上的火被控製住了;到22點,主要火源熄滅。當火頭全部撲滅掉時,已是次日淩晨一時三刻。勇敢的消防隊員們付出了重大代價,多人負傷兩人受重傷,45歲的消防隊員湯力利以身殉職,獻出自己的耿耿忠心。
大火燃燒了4個小時,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傷亡,然而,造成地鐵大火的原因何在?
一說大火是由堆積在電梯下的垃圾被電梯發動機所打出之火點燃而引起;
一說大火是被丟棄的煙頭引起;
又有人說無法解釋大火的起因;
還有消息靈通人士說,有人要進行破壞,此事件可能與南非政府的特工機構有關……但英國內政部長蘭頓表示,迄今無證據證實此種可能性。
有關大火起因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它卻在英國朝野掀起軒然大波,給撒切爾夫人的政府投下了陰影。但“鐵娘子”電視講話擺脫了幹係。
倫敦地鐵大火,無疑,又給人們上了生動的、代價慘重的一課。
地鐵,被稱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統計資料表明,它與路麵交通工具發生事故的比例是一比一百。然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也出現問題,這不能不為世界輿論所關注。
類似倫敦地鐵大火這樣的大患,責任在誰?46年的木質電梯,這是電梯經營者的失責;裝備不良的消防隊伍,消防時不帶防毒麵具的消防隊員,這是消防工作的不力;對隱患缺乏應有的敏感,這似乎又是地鐵服務員的瀆職。火災慘重,似乎誰都有責任,可根源,還在地鐵經營者。
地鐵,作為現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為了使它設施更安全、完善,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建築材料、現代化設施和科學管理上采取了一係列措施。如日本地鐵安裝了煙霧報警器,以防患於未然。
防患於未然當然是我們的美好願望,但防患也不是完全絕患,關鍵是,當大患到來時,我們人類應保持一種什麼心態。驚慌?抑或冷靜?當然,我們人類自身還應強化安全意識,但是,這隻是防患於未然基礎上的又一重“防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