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7年冬天,湖南地方暴動,朝廷多次派官兵鎮壓不能取勝,劉秀十分擔憂那裏的戰局。這時,馬援年已62歲,飽經風霜,有病在身,聞訊從床上一躍而起,披掛上馬,請纓出戰。劉秀憐他年老體衰。馬援說:“老當益壯,我還能披甲上馬!”他飛身上馬,率軍奔馳在疆場上,屢戰屢勝。由於南方氣候炎熱,好多士兵中暑死去,馬援自己也病倒了,不久病死在軍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壯誌。
馬援死後,劉秀親自題寫“馬革裹屍”的金匾,派人送到他的家中,還命人把“馬革裹屍”譜成曲子,作為軍歌,規定漢軍出征前必須高唱三遍,以鼓舞士氣。
●班超與投筆從戎
班超是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小兒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的弟弟。班超從小胸懷大誌,雖然不注意修飾外表,不拘細節,但很孝順長輩,常常在家幹粗活、累活。班超擅長辯論,並且閱讀過各種圖書和典籍。
公元62年,30歲的班固被召到京城洛陽做官,母親隨同前往。由於家境貧寒,班超經常替官府抄寫書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時間久了,班超對整天抄抄寫寫非常厭煩,覺得長期幹這種事沒有出息,生活枯燥無味,一天,他正在埋頭抄書,突然心有所感,把筆一扔,感歎地說:“大丈夫應該有雄才大略,應當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到西域去建功立業,取得高官厚祿,怎麼能老是這樣埋頭在筆硯之間抄書呢!”同班超一起抄書的人聽他說這話都不以為然,譏笑他是異想天開。班超義正辭嚴地說:“你們這些庸碌無為的小人,怎麼能理解壯士的誌向呢?”
不久,班超就參加了軍隊,後來成了東漢的名將
●班超再度通西域
班超“投筆從戎”後,在公元73年奉命出使西域。二百年的曆史證明,在漢匈關係這架天平上,西域是個決定性的砝碼。漢家聯合西域,匈奴則勢孤;漢家與西域絕交,匈奴則勢強。欲製匈奴,必先聯西域,去其右臂。這就是班超出使西域所肩負的戰略使命。
班超一行來到都善(原名樓蘭,在今新疆若羌縣治卡克裏克,地處西域南道),都善王對漢使起初殷勤而又熱情,後忽變得疏遠而怠慢了。班超意料到其中有故,可能匈奴也派來使者,都善王何去何從狐疑不定。這個判斷從都善的使者口中得到證實。班超立即與同行的36個夥伴密商,當機立斷,先發製人,夜襲匈奴使者,否則漢使必為其所害。班超遂率吏士,乘夜半風起,出襲匈奴使者。班超親手格殺3人,夥伴們斬首三十餘級,其餘一百多人全被燒死。第二天,班超把鄯善王請來,都善王看到匈奴使者的人頭,也為漢家使者的英勇果敢所震驚,遂打消狐疑,決意擺脫匈奴的統治,與漢家複通和好。
接著,班超一行經於聞(今新疆和田一帶),爭取了於闐王。於聞人主動殺死了匈奴派去奴役他們的“監護使者”。
班超繼續西行,來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一帶),得知疏勒王兜題並不是疏勒人。龜茲王依仗匈奴勢力殺死前疏勒王後,派兜題來做疏勒王,以此來統治疏勒。疏勒人恨他,可又不敢惹龜茲和匈奴。班超和幾個夥伴來見兜題,出其不意,突然動手把他抓了起來,宣布他的罪狀。疏勒人舉國歡動,推出自己人當國王。班超讓疏勒人把兜題放回龜茲,讓他去警告龜茲王,不準依仗大國勢力欺壓小國。
公元75年,班超出使的第三年,西域南道已經打通,北道仍在匈奴控製之下。這時,東漢朝廷命令班超從西域撤回。疏勒人知道後,舉國憂恐,挽留不讓離去。一位都尉不忍漢使離去,竟拔刀自殺了。班超路過於闐,從國王到百姓,都哭號不止,緊緊抱住班超的馬腿不放。班超見此情此景,也不忍功半而去,上書朝廷,願繼續留在西域。
班超在西域,聯合弱小民族,團結抗暴,先後打敗莎車(今新疆莎車一帶)、龜茲、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帶)等國,匈奴北單於在西域北道上的勢力也被驅逐出去,西域五十多國又同東漢王朝建立起友好的關係。
班超在西域經營整整30年。公元102年,他以71歲高齡扶杖回到長安,一個月後,就與世長辭了。
班超的名字將永遠地同“絲綢之路”聯係在一起。
●王景治理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