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王充路過街頭,看見一個道人盤腿而坐,麵前放著一尊金佛,黃綾上寫著“如來算命”四個篆字。那道人口裏念念有詞:“各人吉凶禍福,佛祖了如指掌。祥者佛祖點頭,歹者佛祖不動。”王充逢場作戲,問道:“我想做生意,不知能否賺錢?”隻見那老道對佛像深深作揖,微睜雙眼,口中念念有詞,然後拿起金戒尺,在佛像前後左右繞了幾圈,佛像當即頻頻點頭。老道雙手合十,奉承說:“恭喜,恭喜,日後你定能發財!”並要了王充三兩紋銀。第二天,王充帶了個泥塑金佛又到街上,對那老道說:“請試試這個如來菩薩靈不靈。”老道一愣,慌忙拿起那尊小金佛溜了。就這樣,王充在眾人麵前破了那道人的騙入機關:佛像是鐵製的,佛像的頭可以動。那金戒尺則一頭是鐵,一頭是磁石。那道人如要佛像點頭,便握鐵質的一端,使磁石的一端在佛像頭部繞動,這樣,佛像哪有不點頭之理,反之則一動不動。

王充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無神論者。他在批判當時的神學迷信中,捍衛和發展了先秦以來唯物主義的思想傳統,建立了元氣自然論的唯物主義哲學體係。他的思想成就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他本人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通明博見”的無神論者。

●發明家蔡倫造紙

蔡倫,字敬仲,從小因家境貧困,被送進皇宮做了一名小太監,成為皇太子劉肇的侍從。章帝劉炬死後,劉肇做了皇帝,是為和帝。蔡倫被提拔為中常侍,兼任少府的尚方令,負責監製宮中禦用的軍械、用具和器皿。蔡倫本來就喜歡發明創造,如今讓他負責用具、器皿的製作,正合心意。他看到寫字用的絹帛太貴,絲棉紙也不便宜,竹簡太笨重,麻紙又不宜書寫,就想製造出一種既廉價又適宜書寫的紙來。

蔡倫先研究了民間製造麻紙的技術。他發現製造麻紙很簡單,隻要把麻搗爛,壓成薄片就行了,可這樣造出來的紙太粗糙了。於是,蔡倫就把工藝弄得精細些,把麻搗得很爛,這樣做成的紙是細膩一些了,可是麻裏還有一些粗纖維搗不爛,做成的紙仍然不適宜寫字。蔡倫想,麻能造紙,是因為它有纖維,那麼,破布、破魚網、樹皮也有纖維,是否也能造紙呢?他把這些東西收集起來,浸在水裏,用水煮,煮軟後搗爛成漿,再用清水漂,然後把搗爛的紙漿刷在細簾子上,等細簾子上結了一層薄薄的而又均勻的紙漿後,把它晾幹,揭下來就成了一粥潔白細膩的紙了。這樣,蔡倫改進造紙術的試驗成功了,造出的紙不僅價格便宜,而且輕薄耐用,是一種理想的書寫材料。

公元105年,蔡倫把自己的試驗結果上奏劉肇。劉肇稱讚了他,讓他繼續改進,造出更多更好的紙。蔡倫的造紙術很快傳遍了全國,人們對蔡倫造紙的工藝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完善,造出來的紙越來越精美。人們讀書寫字,已不再需要一捆捆的竹簡了。後來,漢安帝為了表彰蔡倫的功績,封他為“龍亭侯”,世人把根據蔡倫改進的方法造出來的紙,叫做“蔡侯紙”。

紙的發明,是人類曆史上的一件大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最初傳到了朝鮮和日本。大約在唐朝的時候,造紙術通過西域傳往歐洲。到19世紀,紙開始覆蓋全世界,為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虞詡奇謀破羌兵

公元114年至119年,西南方的羌人發動武裝起義,進攻漢朝的城池,漢安帝劉枯派任尚為中郎將,到與羌人交界的地方去駐守。朝歌長虞詡對任尚建議成立騎兵。任尚把虞詡的計劃寫成奏章,向劉枯請示,劉枯立即批準實行。任尚按虞詡的辦法,精選出一萬騎兵,率領這一萬多人進攻丁奚城(在今寧夏靈武南部),首戰大勝。城中叛軍首領杜季貢開城逃跑,被漢軍殺死四百多人,奪得大量的牛馬財物。任尚又將這次勝利的情況向皇帝詳細報告,敘述虞詡的功勞。劉枯加封虞詡為武都太守(在今甘肅),命令虞詡立即上任。

虞詡接到任命後,立即率領下屬到武都去上任,走到陳倉時,接到報告說前麵有幾千羌兵駐守,不能通過。虞詡叫隨行人停下來,說要去調集大隊人馬保護自己,又假造了一封信,信中說支援的兵馬很快就到,卻故意讓羌兵知道。羌兵已經在丁奚城吃了一次虧,趕快撤兵到別的地方去了,虞詡才順利地通過了陳倉道。

通過陳倉以後,虞詡叫部下的士兵加緊趕路。虞詡到了武都,一查兵員數量,不足三千人,非常著急,隻好加緊訓練。不久就接到報告,羌兵幾萬人正在進攻赤亭(在今甘肅),情況很緊急。虞詡先不忙著去救援,卻派出一支戰鬥力很弱的部隊去赤亭進攻羌兵。兩軍一接觸,漢兵立即敗退逃回武都城中,羌兵隨後追來,又把武都圍住。羌兵圍住武都以後,開始向城內進攻。虞詡命令士兵放箭,羌兵攻了幾次都沒攻進來,反而死傷了許多士兵,隻好暫時退下,等候機會再來攻城。

虞詡見羌兵退走,知道他們還要再來,便又使了一條疑兵計。第二天一大早,虞詡將城門大開,把三千士兵全部帶出城外,命令士兵們一會兒出東門進北門,一會兒又出北門進東門,每出一次門,就換一次衣服和旗幟。羌兵遠遠看到漢軍不斷進出,穿的衣服、旗號又不同,認為漢兵在布置進攻,也不知道有多少漢兵在城中,不敢繼續進攻,連忙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