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輯三分天下
●劉關張桃園結義
劉備是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字玄德,據說是西漢皇帝的本家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不過傳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家境已經很貧苦,隻能靠和母親一起編賣草席、麻鞋過日子。
東漢靈帝末年,社會發生動亂,劉備得到中山(今河北省定縣)富商張世平、蘇雙的幫助,招募義兵,組織地主自衛武裝,關羽、張飛前來應募。
張飛字翼德,是劉備的同鄉。他性情暴躁,但為人直率,有什麼就說什麼,有一身武藝,好見義勇為。
關羽字雲長,是河東解良(今山西省解虞縣)人,據說他本來並不姓關,因為年輕的時候好打抱不平,常常招惹是非。父母為了讓他不再惹事,就把他關在後園空房裏。有一天,關羽實在悶得慌,就偷偷地打開窗戶跑了出來。突然關羽聽到有啼哭聲,便順聲找過去,發現是一老人在哭。一打聽,知道是縣令的小舅子仗勢欺人,強娶她的女兒。關羽十分氣淩,提著寶劍,就去縣衙門把縣令和他的小舅子殺了:闖了殺身之禍,關羽不得不逃離家鄉。當他逃到潼關時,看見潼關城門上正掛著懸賞捉拿他的頭像。凡是進出關卡的人,都要檢查。他整了衣服,大膽地走到關卡前,對盤查他的士兵說:“我姓關……”從此以後,他就以假為真,改姓關了。
關羽過了漁關,東行到琢郡,結識了張飛。恰好劉備招兵,他倆就去報名了。劉備看他們武藝高強,很有才幹,就和他們在花紅葉綠的桃園裏結拜為兄弟。劉備是老大,關羽是老二,張飛最小。他們對天發誓,表示要同心協力,幹出一番事業。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桃園結義”的故事。
●關東群雄討董卓
董卓入洛陽,在朝廷中廢帝更立,自封相國,獨攬大權,造成中央無力,漢室空虛。
公元190年,關東各豪強地主集團彙集了12支軍隊(史稱“關東軍”),推舉袁紹為盟主,分路逼攻洛陽、討伐董卓。河北軍有屯兵酸棗(今河南延澤北)的袞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邀,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還有駐軍河內的勃海太守袁紹,河內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在鄴城(今河南安陽北)供給軍資。河南軍有屯兵穎川的豫州刺史孔仙和駐軍南陽的後將軍袁術。除此之外,奮武將軍曹操與騎都尉鮑信也帶募兵到酸棗彙聚。
然而,關東軍雖聲勢浩大,名為為國除患、重振漢室,實則擁兵自重,借機發展個人勢力。他們為保存實力,日日置酒高會、歌舞於前,按兵不動,都不想先與黃軍刀劍相刃。曹操對此非常氣憤,呼籲關東軍將帥齊心協力,團結奮戰以討國賊。但諸軍將領各懷心機,對曹操所言根本不予理睬。曹操憤然率軍單獨行動,曹軍從酸棗出發向西進軍。董卓派大將徐榮率兵迎擊,雙方大戰於榮陽(今河南榮陽東北)。曹軍因多為新兵,缺乏訓練,數量又少,大敗而歸。曹操本人被流矢射中,險些喪命。曹操敗北回師,再次建議合力共擊董卓,仍未奏效。
公元191年,長沙太守孫堅進軍洛陽,董卓親自率兵迎戰,被孫堅擊敗而退出洛陽,西入長安。董卓西遷,中原無主,各路豪強都欲稱雄。當時豪強中勢力最大的袁紹、袁術兄弟二人都想借機稱帝,遭到列強一致反對。關東聯軍就此解體,諸豪列強公開地進行割據和兼並的混戰。
曹孟德趁勢崛起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譙縣(在今安徽)人。他本姓夏侯,他的父親叫夏侯嵩,因為過繼給宦官、中常侍曹騰做養子,才改姓曹,叫曹嵩。曹嵩曾在東漢擔任過司隸校尉(糾察京師百官及所轄附近各郡)和大司農(九卿之一,掌管國家賦稅、鹽鐵及財政收支大權),以後又買了個太尉官職。
曹操從小博覽群書,尤其愛讀兵家著作。曹操二十歲被舉為孝廉,擔任了皇帝的侍從官。不久,他調任洛陽北部尉,管理洛陽北部的治安。黃巾軍起義時,曹操是騎都尉,因為鎮壓黃巾軍有功,被封為濟南相(封國的丞相稱為相,相當於濟南的郡守)。
董卓進洛陽時,曹操任典軍校尉之職。董卓想拉攏他,提升他為驍騎校尉。具有政治遠見的曹操早就看透了董卓的真麵目,別看董卓現在權傾朝野,百官對他百依百順,但他的倒行逆施必然會使他身敗名裂。曹操不僅不願投靠董卓,反而下決心除掉董卓因此,曹操行刺未遂後便改裝易名,隻身從洛陽跑了出來。
曹操在逃跑的路上,幹了一件令人寒心的事。他知道董卓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一路上小心謹慎,夜行晝伏。當走過成皋時,想起了父親的好朋友呂伯奢住在此地。他就去了呂家的莊園,一是休息一下,二是打聽一下父親的情況。不巧,他到時正好趕上呂伯奢沒在家,呂伯奢的5個兒子很熱情地接待他,並挽留曹操歇在家裏。曹操留了下來,卻不由得犯起疑心:“他們為何對我如此熱情?是不是想穩住我,好去報告官府呀?”他越想害怕,哪裏還睡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