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是西晉懷帝年號。永嘉年間是中國曆史上一個著名的荒亂年代,此時劉淵已建立漢國。
公元310年,劉淵死,其子劉聰即位。劉聰派劉粲、劉曜及王彌領兵攻占洛陽,石勒南下襄陽。在苦縣寧平城(在今河南),石勒大敗晉軍,晉軍死十餘萬人,主力在此役中喪失殆盡。六月,漢軍攻陷洛陽,俘晉懷帝,殺晉官民三萬餘人,縱火焚燒了宮殿官府。除兵革變亂外,永嘉年間還發生了大早災,又流行瘟疫,致使人民大量死亡。史稱“永嘉之亂”。
●司馬鄴長安稱帝
晉懷帝司馬熾於公元311年被俘後,晉室無主,一些大臣將領紛紛組建行台。行台本是為軍事需要而在京師以外設立的代表中央政權的臨時機構。此時西晉各地行台有四:司徒傅抵在河陽(今河南洛陽東北)、大將軍荀唏在倉垣(今開封東北)、大司馬王浚在幽州(今北京附近)、司空荀落在密縣(在今河南)所設的行台。
公元311年夏,劉架、劉曜進攻長安,南陽王司馬模兵敗被殺,長安失陷。馮翎太守索琳與安定太守賈正等集中各路兵馬5萬人,進軍長安。經過大小上百次的交戰,劉曜放棄長安,擄掠長安青壯男女8萬人返回平陽。索琳、賈疋等收複長安,擁立晉武帝之孫秦王司馬鄴為太子。
公元313年春節,十六國時,漢國國君劉聰宴請群臣,令司馬熾身著青衣為眾人斟酒。晉舊臣庾瑉、王熾見司馬熾受此大辱,不禁號啕大哭。劉聰不悅,後將庚瑉等多人斬殺,並毒死司馬熾。
司馬熾被殺的消息傳入長安,14歲的司馬鄴正式即位,稱湣帝,大赦,改元建興。時長安雖為國都,初經浩劫,滿目瘡痰,殘破不堪。城中百姓不足百戶,篙草叢生,荊棘成林。公私車乘不過百輛,朝廷百官既無朝服,也無綬印。
司馬鄴以索琳為尚書仆射,領太尉,掌握軍國大政。後又下詔,以南陽王司馬保為右丞相,督陝西諸軍事;琅邪王司馬容為左丞相、大都督,督陝東諸軍事;並讓幽並二州的地方官和左右丞相,率兵攻平陽、洛陽,入衛長安。但此時的皇帝詔令如同廢紙,各王擁兵自保,堅守自己的地盤,身在長安的司馬鄴,難以令行天下,隻不過是個傀儡罷了。
●石勒襄國建後趙
漢國國主劉聰病死,漢國內部同時發生分裂。劉聰的侄兒劉曜接替了國主的地位。他覺得用漢朝的名義並不能欺騙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同年,漢國大將石勒在反晉戰爭中擴大了兵力,不願再受劉曜的統治,也自稱趙王,定都襄國(今河北邢台),史稱後趙。
石勒是揭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頭目。年輕的時候,並州地方鬧饑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經給人家做過奴隸、傭人。有一次,石勒被亂兵捉住,關在囚車裏,正好他的囚車旁邊有一群鹿跑過,亂兵紛紛去追捕鹿群,石勒才趁機會逃走。石勒受盡苦難,沒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農民,組成了一支強悍的隊伍。劉淵起兵以後,石勒投降漢國,在劉淵部下當了一員大將。羯族人的文化比匈奴人要低。石勒從小沒有像劉淵那樣受過漢族文化教育,不識字。石勒擔任大將以後,漸漸懂得要成大事業,光靠武力不行,還需文略。於是就依靠一個漢族士人張賓,頒製了許多政治措施。他還收留了一批北方漢族中的貧苦的讀書人,組織了一個“君子營”。
由於石勒驍勇善戰,加上有了張賓一批謀士幫他出謀劃策,石勒的勢力日漸強大。公元329年,石勒在洛陽一戰中消滅了前趙主力,第二年入關滅前趙,“秦隴悉平”。到此時,除遼東慕容氏、河西張氏以外,石勒統一了中國北部。以淮水為界,形成了與東晉南北對峙的形勢。次年,石勒在襄國自稱皇帝,仍定國號為趙。
●陶侃搬磚誌不遺
陶侃原是王敦的部下。後來,陶侃立了戰功,做了荊州刺史。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麵前說他壞話。王敦把他調離到廣州。那時候,廣州是很偏僻的地方,調到廣州等於是降了他的職。
陶侃到了廣州並沒有灰心。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塊磚頭從書房裏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磚頭搬運到屋裏。每天都這樣做,別人看了感到很奇怪,忍不住問這是做什麼。
陶侃說:“我雖然身在南方,但心裏一刻都沒有忘記收複中原。如果閑散慣了,將來國家一旦需要我出力,怎麼能擔當得了重任呢?所以,我每天借這個鍛煉身體。”
王敦死後,東晉朝廷把陶侃提升為征西大將軍兼荊州刺史。荊州的百姓聽到陶侃回來,都跑出來歡迎他。
雖然提升了官職,可陶侃還是謹慎小心。荊州衙門裏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親自過問,從來不放鬆。他手下的一些官吏,經常喝酒賭博,因此而耽誤了公事。陶侃知道後,非常生氣。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賭具全都沒收並毀掉,還鞭打了那些官吏。從這以後,誰都不敢再賭博喝酒了。
有一天,陶侃到郊外去巡視,看見一個過路人一邊走,一邊隨手摘了一把沒有成熟的稻穗,拿在手裏玩弄。陶侃馬上命令兵士把這個人捆綁起來,狠狠地打了一頓。人們聽說刺史這樣愛護莊稼,種田就更有勁了。荊州地方也漸漸富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