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曆史文獻的概念與範圍
曆史文獻是可以依類歸之於研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問題所需要的”曆史文獻”的領域,不同曆史時期各學科文獻的發展水平及其在曆史上占有的地位,就形成了這一學科”曆史文獻”的發展史。所以曆史文獻從總的方麵來說,它所涉及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都可以包括在內。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將全書分為24門:田賦、錢幣、戶口、職役、征榷、市米、土貢、國用、選舉、學校、職官、郊社、宗廟、王劄、樂、兵、刑、經籍、帝係、封建、象緯、物異、輿地、四裔等。可以看出,曆史上對曆史文獻內容的理解所涉及的範圍,實際上包括了當時曆史學家所能認識的社會曆史生活的各個重要方麵。這些內容,就現在的觀點來看,它們可以分別屬於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曆史、科技等不同的學科。
隨著社會曆史的不斷發展,社會生活內容的不斷豐富,書麵記載方式的不斷更新,曆史文獻的類別也在不斷地擴大。政治經濟的社會改革,文化學術思潮的承續遞變,中外交往的日趨頻繁,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都在不同性質、不同程度上增添著曆史文獻的內容,也就相應地在擴充著它所涉及的範圍。一定時期一種新類別的曆史文獻的出現,反映了這個時期一定的社會時代特征。如果拿顧頡剛在燕京大學圖書館工作時,本著”搜集材料”的宗旨,所擬具的16個方麵購求中國圖書的計劃,同近代以前對曆史文獻內容的理解進行比較的話,他對於曆史文獻範圍的認識,也就明顯地表現出時代前進的曆史步伐。
關於曆史文獻在史學中的地位,一般來說,一部史學著述,大體上應該包含四個方麵的內容:一、曆史思想;二、曆史資料;三、曆史編纂;四、曆史文學。曆史思想是指曆史學家或者曆史著作的撰述者,用什麼樣的思想來指導他研究曆史問題;曆史編纂是指一部史書采取什麼樣的編纂體例;曆史文學是批指文字表述的形式;而曆史資料則是指著作者采用了些什麼樣的曆史材料。研究曆史要詳細地占有曆史材料。而曆史材料主要來自三個部分:考古的遺跡、遺物;曆史文獻;口碑傳說。現在考古發掘的材料作用很大。很能夠解決一些曆史問題;口碑傳說對於很少文字記載的少民族或地區的曆史研究很重要,對於一些社會曆史狀況的研究也不可缺少。但是曆史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還是曆史文獻。所以自壽彝在《再談曆史文獻學》中指出:”曆史文獻隻是屬於曆史資料的範圍而占有重要地位的。曆史文獻的研究是史學工作中必不可缺的,但也隻是史學的一部分。”在史學研究中,我們十分重視對曆史文獻的研究,但不能把曆史文獻的研究強調到一個不適當的地步,要注意擺正它在史學中的地位。特別應該注意不要”認為研究曆史文獻就是研究曆史”。要”把文獻作為曆史資料去研究,目的在於通過資料去了解曆史,這才是研究曆史”。在這個問題上,弄清楚曆史文獻的研究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關於曆史文獻的局限性與多重性,我們認為曆史文獻雖然是曆史資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也隻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曆史資料的全部。曆史文獻還具有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由於曆史著述絕大多數是在曆代統治階級控製下形成的,作為對社會曆史狀況的記述和評論,難免帶有或多或少的階級偏見,加上許多應記述的內容沒有能夠記述,所以許多曆史文獻所反映的社會曆史生活是不全麵、不完整的,有的甚至是有意加以歪曲的。還有由於時代久遠,以及社會、自然等方麵的其他原因,也使曆史文獻常常殘缺不全,加上它遙遠和”記載籠統”,利用起來就不方便。關於曆史文獻的多重性,白壽彝在這方麵有很好的論述。他認為曆史文獻的多重性,第一,是說一種曆史文獻總是反映一定的曆史現象。第二,把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曆史文獻聯係起來,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從而觀察規律性的東西。這就超出了一個一個具體曆史記載的範圍以外了。這種性能不一定是文獻本身所固有的,往往是史學工作者所賦予的。第三,文獻不一定是死的東西,其中有不少一直到現在還是有生命力的東西。這一方麵是曆史文獻從內容到形式,有不少東西對於我們今天的史學工作還產生著影響;另一方麵,曆史文獻中的具體記載在一般的政治資料以外,還有思想資料、藝術資料、文學資料、科學資料等等。在這些資料中,也是有一些值得我們現在還可以學習的東西。這個論述,可以說是從時代條件與民族心理,思維方式與創造精神,以及價值觀念等的多維度多視角,揭示了曆史文獻的產生及其所具有的作用的內在本質,給予了我們以有益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