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曆代官私藏書概況(3 / 3)

遼金元時期,也出現了不少私藏家。遼太祖的長子耶律倍,派人到幽州購回漢文圖書l萬卷,他所建的”望海樓”,是當時我國北方藏書最豐富的藏書樓。金人元好問,藏書亦富,是金代藏書家之代表。劉祖廉家多藏書,金石遺文略備,也是金代著名的藏書家。元代知名的藏書家有35人。莊肅藏書8萬卷。陳季模藏書5萬餘卷。裴居敬藏書2萬卷。同恕藏書數萬卷。藏書萬卷以上的還有申屠致遠、何中、段直、段思溫、陳道明、袁易、張維喜等。蒙古人闊裏言思於私第中建”萬卷堂”,收藏書籍,日與諸儒討論經史。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對訪求遺書頗為重視。滅元後,將集於大都的宋金元三朝舊籍,盡載南京,建閣收藏。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派官到各地購求典籍,高價收買圖書。明仁宗以後,大量修建藏書庫。到宣宗時,秘閣藏書達2萬餘部,近百萬卷。

明代書院藏書不如宋元多。但私人藏書非常興盛。明代知名的藏書家有427人,江浙一省就有80多家。弘治時期的李延相。家富藏書,築”雙檜堂”藏之。閩縣人徐,藏書至5.3萬餘卷。嘉靖時,寧波人範欽建”天一閣”,藏書7萬卷。常熟人毛晉。積書至8.4萬冊,構”汲古閣”、”目耕閣”以庋之。

清王朝承襲了明代宮廷的藏書。為了編纂圖書,康熙、乾隆時期,曾多次下詔求書,至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全國征書達萬種以上。在圖書收藏方麵,清代的成就超過前代。在修《四庫全書》的同時,乾隆下令建立了典藏《四庫全書》的南北七館閣。此外清宮內外尚有多處藏書。雖然清朝屢遭內憂外患,藏書在戰亂中損失慘重,但在1929年清理宮廷藏書時,尚有圖書19..5722萬冊。

清代的私人藏書家輩出,藏書超過曆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據統計,清代著名藏書家多達500餘人。嘉慶時期的黃丕烈、周仲連、顧抱衝、袁又愷等人,號稱清初”四大藏書家”。常熟人瞿紹基建”枯裕齋”,廣泛搜集宋、元善本曆lO年,積書lO萬餘卷。聊城人楊以增,平生一專於書,所收數10萬卷,構”海源閣”藏之。歸安人陸心源,所藏尤富,很多是《四庫全書》未收之本,至光緒壬午,凡得書15萬卷。錢塘人丁申、丁丙兄弟,號稱”雙丁”。其先人丁在”八千卷樓”中藏書8000卷,後曆30年,又得萬餘卷。”八千卷樓”所藏之典籍,皆《四庫》所未收采。其兄丁申,積20年,聚書8萬卷。因此,清代藏書家中以瞿、楊、陸、丁四姓最為有名,號稱天下四大藏書家。到了近代,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藏書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20世紀初年”京師圖書館”的創建,標誌著從藏書樓向近代圖書館過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