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官府藏書概況(2 / 2)

我國古代官藏圖書,也是屢遭厄運。隋代牛弘提出書有”五厄”。後來,明朝胡應麟接牛弘之說,又補論”五厄”,說明我國古代官藏圖書,先後遭受十次大的厄運。這”十厄”是:秦始皇焚書;王莽之亂,宮室圖書被焚;董卓之禍,典籍蕩然無存;西晉八王之亂,秘閣藏書盡毀;侯景之亂和周師入郢,使典籍毀於一旦;隋末廣陵焚書;開元盛藏毀於安史之亂;唐末戰亂,圖籍無存;靖康之災,北宋圖書遭毀;紹興之禍,南宋圖書毀於兵燹。”十厄”之後,明清時期的圖書散亡情況更為嚴重。

官藏圖書失散的原因主要是戰亂兵燹。其次,像秦始皇焚書、隋煬帝焚禁緯書和明清屢興文字獄,多次下令禁毀典籍,也是圖書散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再次,管理不善,引起水、火、蟲、鼠等自然災害。也是大量圖書被毀的原因。如隋煬帝巡幸江都時,大批圖書隨船載運,不幸翻沒於運河之中。又如北宋初年,三館秘閣藏書3萬卷,盡毀於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之火。明英宗時,南京文淵閣藏書,忽視防火,悉為灰燼。清政府收藏的《永樂大典》正本,於嘉慶二年(1797)乾清官大火中被焚。

回顧我國的文獻收藏史,可見流傳至今的大量文獻典籍,都是幾經劫難,才得以保存下來的。作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人們應該倍加珍惜。古代官私藏書,為我們積累了典藏圖書的寶貴經驗,保存了豐富的圖書資料,更重要的是古人重視文化典藏;熱愛祖國文化,宏揚民族文化的精神,更是令人感動。古代官私典藏,收存文獻典籍,同時又編撰了大量的圖書目錄,這又促進了目錄學的發展。我國目錄學史上一些著名的官修目錄,如漢代劉歆的《七略》,晉阮孝緒的《七錄》,清紀昀主編的《四庫全書總目》,就是在保存、整理官家藏書的時候編成的。至於曆代著名的藏書家,他們根據家藏圖書,經過鑒賞、辨析、考證,而編成的書目和解題、敘錄,則具有更高的學術價值。如宋朝晁公武的《郡齋讀書誌》,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清代丁丙編的《善本書室藏書誌》,錢曾的《讀書敏求記》,黃丕烈的《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等等,至今仍是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的重要參考用書。古代藏書家,勤於搜集,熱心典藏,經過他們精心校勘、辨證厘定的善本圖書,以及苦心搜集起來的宋元刻本、名家抄本稿本等,更是傳世的瑰寶。他們所做的工作,既為文獻學的研究提供了豐厚的文獻資料,同時也指出了治學的門徑以及治學應有的態度,這對今天整理曆史文獻,研究古代學術,宏揚祖國文化,仍然具有重大意義,其曆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