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編纂過程(2 / 3)

采錄資料有下列幾種手段可供采用:其一是做卡片。這是一種古老的手段,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即是用這種方法采輯資料的。卡片可分專題、索引、學術動態等各種類別。卡片以錄原文為主,切記注明資料出處。其二是剪報。即將手邊報紙刊物上所.見資料隨時剪裁下來,分門別類製成資料袋。這一方法也適用於剪輯其他類型文獻資料。其三是製作專題資料目錄索引。可分兩種類型:一種是有關選題的書目、論文目錄索引。這種索引可在選題階段編製。還有一種是就搜集到手的文獻資料內容進行分類,編製詳細的內容專題索引,這樣,編纂時就可以按圖索驥,直接從文獻中征引所需資料,可省卻許多做卡片的功夫。其四是現代科技賦予我們的錄音、錄相和拍照的方法以及編製電腦程序貯存資料的方式,這將是未來普遍而易行的采集資料方法。此外,采錄的資料還應隨即校勘一遍,看自己是否摘抄有誤。

三、擬定體例

資料搜集到一定程度,就要著手擬定編纂體例。如果是著述史書,就要圍繞本章上一節所講的幾個方麵製訂處理原則和表述方式。如果是彙編資料,就應確定剪取材料的種類、數量、原則以及如何分類編次等。

著述或資料彙編的內容和形式如何科學地統一起來,其體例的製訂是重要一環。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包羅宏富,而又顯得層次分明、錯落有致,除了體裁的科學、文筆的優美之外,其義例的謹嚴細密是關鍵因素。總之,擬定體例,既要緊扣內容,體現編纂宗旨,又要適應形式需要,使內容與形式相一致。

四、整理資料、編定提綱

資料收集就緒,體例初步擬定,接著就要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篩選,這種整理包括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序次排比、編寫提綱等。

整理資料最重要的一步是考訂其偽誤,以求去偽存真。

去粗取精也是史料考訂的主要內容,搜集資料”寧繁勿略”,但采用資料則要精益求精。因此,對搜集到的眾多資料,必須慎加別擇,去粗取精。其一,應盡量選擇第一手即最原始的材料,如曆史文獻中的實錄、檔案、起居注以及出土文物等。而對於二次組合的文獻資料,如類書等,則應盡量尋查其資料的原載體,以訂真偽。其二,選擇資料應緊緊圍繞編纂宗旨和內容要求,擇其最能說明問題或符合義例要求的典型資料,對於主題所不需要的資料,即使十分真實、珍貴,也應忍痛割愛。

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時,還須對資料進行序次排比、編定提綱。一是掃時間順序把資料彙集排列起來;二是按專題分門別類地將資料歸類排列。

編纂提綱因文獻類型而異。作為史學著述,其提綱就是篇章結構或論述要點;作為文獻彙編,其提綱就是資料叢目。編纂之前擬定一份詳細的提綱,是十分必要的。其道理就像作戰之前,必須製訂作戰方案一樣。

五、撰寫

對於二次組合性的文獻來說,隻要義例明確,提綱細密,資料現成,編纂就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對於史學著述來說,撰寫則是艱難而關鍵的一步。盡管如此,文獻編纂還是有其基本原則的。其一,無論什麼類型的文獻編纂,其初稿均宜繁不宜簡,這樣才便於修改時提煉或刪削。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從初稿”長編”到定稿,刪削了三分之二的文字,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資治通鑒》尚有洋洋300萬言,可見其初稿是相當繁富的。其二,作為著述,撰寫初稿時不宜斤斤計較於一字一詞一句的雕琢修飾,而應分章分節,各個擊破,盡量一氣嗬成。這樣,便於集中思路、統一構想和文筆的一致。其三,作為二次組合的文獻。編纂時不可避免應對文獻資料作些加工,這主要是對文字上的衍脫訛誤進行修補改正,而不應肆意纂改原文或臆斷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