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甘肅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1 / 3)

餘賢傑

甘肅古代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很多民族建立過以本族首領為主要統治者的國家或分裂政權,現簡要介紹如下:密須與義渠國密須是在甘肅立國最早的民族政權。據史書記載,遠在唐虞夏三代時,在今甘肅靈台縣就有一個叫密須的古地,至殷商時正式建立密須國。

殷商末年,當時的涇水流域出現過好幾個氏族小國,其中有共國、阮國(今涇川)、彭國(今慶陽)、密須國(今靈台),以密須國最強,修建了密須城(故城在今靈台縣百裏溪),密須國經曆了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四朝後,被周恭王派兵所滅。

義渠國也是在甘肅建國時間較早的國家。據史書記載,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四戎八國服於秦”,這八國中就有義渠國。

義渠國在西戎八國中是最強大的,其轄地最廣,建國時間也最長,達300餘年。義渠國有較高的文明素質,有城邑建築,人死後實行火葬。

前秦、後秦、西秦前秦(公元350-394年)的建立者符洪是氐族人,籍貫略陽臨渭(今秦安縣東南)。公元350年,符洪自稱大將軍、大單於、三秦王,建都長安,轄今河北、山西、河南、陝西各一部分,以後又占據了甘肅東部,國土廠袤。公元357年,符堅即位。符堅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任用漢人王猛執政,打擊不守法令的豪門貴族,加強中央集權,同時注意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在他的統治下,前秦“關隴請宴,百姓豐樂”。符堅先後打敗了前燕、前涼、代國,大體統一了北中國。公元383年,符堅不聽勸告,發動肥水之戰,失敗後於公元385年為羌族首領姚萇所殺,至公元394年,前秦為後秦所亡。

後秦(公元384-4I7年)為姚萇所建。姚萇在前秦任龍驤將軍,深得符堅重用。公元384年,他趁“肥水之戰”符堅失敗之機,率領羌人獨立,稱“萬年秦王”。兩年後稱帝,國號秦,都長安,史稱後秦,轄今陝西,甘肅、河南地區。公元393年,姚萇傳位予其子姚興。姚興大量解放奴婢,並注意發展農業生產。他提倡佛教、邀龜茲僧人鳩摩羅什傳經,翻譯很多佛經。後秦還興建學校,推行儒學。姚興晚年,後秦國力漸衰,至公元417年為東晉劉裕所敗而亡。

西秦(公元385-431年)為隴西鮮卑酋長乞伏國仁所建。公元388年,乞伏國仁死,其弟乾歸繼位,正式稱帝,都苑川(今榆中縣),史稱西秦,轄今甘肅西南部。不久遷都金城,再遷都枹罕(今臨夏)。乾歸死後,其子熾盤繼位,於公元414年,西秦占領南涼。

公元428年,熾盤死,其子暮未繼位,至公元431年,西秦被夏國打敗而亡。

後涼、南涼、北涼後涼(公元386-403年)為呂光所建。呂光,氐族,略陽(今秦安)人,“世為氐酋豪”。呂光原為前秦驍騎將軍,後出征西域,使西域30國先後歸服前秦。但從西域歸來途中,正值“肥水之戰”符堅失敗之時,他乘機擊敗前秦涼州(今武威)刺史梁熙而自立。公元386年自稱涼王,號酒泉公,因也建都姑臧,故史稱後涼。呂光傳位其子紹,後傳至呂隆、於公元3年被後秦所吞並。

南涼(公元397-414年)為河西鮮卑族領袖禿發烏孤所建,都西平(今青海西寧),後樂都。禿發烏孤建國後,對外采取東和西秦,北結北涼的政策,以圖國盛。但烏孤不幸於公元399年醉酒墜馬而亡。其弟利鹿孤繼位,後又傳位其子溽檀,至公元414年為西秦所亡。

北涼(公元401-439年)為沮渠蒙遜所建,都張掖。沮渠蒙遜為盧水胡族,臨鬆(今張掖)盧水人,博涉群史,頗有雄略。他重視文化,愛惜人才;嚴於法治,法不避親;注意發展農業生產,使北涼國力很快強盛起來,在此基礎上,沮渠蒙遜向四方擴張,從公元411年東占姑臧,到公元421年滅西涼,占有了全部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