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民國時期甘肅曆任最高統治者簡介(2)(2 / 2)

19、穀正倫,貴州安順人。甘肅省政府主席。任卸職年月日,1940年11月15日至1946年10月18日。

穀正倫,日本士官學校炮兵科畢業。原任國民黨南京憲兵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係蔣介石嫡係。1940年11月15日,國民黨政府免去朱紹良甘肅省政府主席職務,由穀正倫繼任。並兼任甘肅全省保安司令,甘肅省軍區司令。其作風森嚴,獨斷專橫,重刑治省,不畏權貴。留有兩邊向上捋翹的八宇胡,故起綽號為“穀胡子”。任職其間,改朱紹良在“安定中求進步”為“進步中求安定”的施政方針。對“第十八集軍駐甘辦事處”暗地監視,甚至斷絕糧食及生活用品供應。並因征兵征糧征款奇重,民不聊生,在1943年2月甘南農民揭竿而起,高喊“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口號,爆發10萬餘眾,轉戰十餘縣的農民大起義。史稱“甘南民變”。1946年10月18日,調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糧食部部長。解放前夕逃往台灣。

20、郭寄嶠,安徽合肥市人。甘肅省政府主席。任卸職年月日,1946年10月18日至1949年7月27日。

郭寄嶠,保定軍校九期畢業。原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北行轅副主任。1948年7月31日,西北行轅改名“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郭繼任副長官。係陳誠、蔣介石嫡係,時稱“標準軍事參謀人才”。其人好大喜功,華而不實。於1946年10月18日被任命為甘肅省政府主席。並兼任甘肅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任職期間,提出與穀正倫大唱反調的“在團結中求進步”施政方針。在1949年3月,甘肅省政府發行300萬元銀元的“建設公債”,實際上是對甘肅人民的搜刮。後在共產黨地下工作者織組領導下,蘭州大中學校及群眾上街遊行示威,迫使撤銷了發行決定。1949年2月28日,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張治中赴南京,率國民黨政府代表因飛北平參加國共和平談判,由副長官郭寄嶠代理長官職務。同年6月,郭離蘭赴南京,主席職務由秘書長丁宜中代理。解放前夕,郭寄嶠逃往台灣。

21、馬鴻逵,甘肅臨夏縣人,回族,甘肅省政府主席。任職年月日,1949年7月27日。未到職。

馬鴻逵,甘肅陸軍學堂學習。國民黨軍上將,原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寧夏省政府主席。1949年7月27日,國民黨政府調任為甘肅省政府主席。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大軍壓境,未敢到職,主席職務仍由丁宜中代理。1949年9月30日,丁宜中率省政府廳、處、局長20餘人,由西逃至新疆哈密主動回甘,向人民政府投誠呈繳印信、金銀、物資、檔案等。原甘肅省政府在甘肅的統治宣告滅亡。馬鴻逵因被宣布為“戰犯”,於1949年9月1日,潛逃台灣,翌年移居美國。1970年病逝洛杉磯。

22、王治歧,甘肅天水市人。甘肅省政府主席。任卸職年月日,1949年10月20日至1949年12月9日。

王治歧,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原任國民黨軍119軍軍長,駐防武都。由於原甘肅省政府秘書長(代理主席職務)丁宜中等高級官員已向人民政府投誠移交。南逃廣州的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院長閻錫山尚作垂死掙紮,圖謀死灰複燃,遂於1949年10月20日任命握有軍權的王治歧為甘肅省政府主席。同年10月29日,王在武都就職。以武都專署及人員拚湊,省政府印信亦借用專署的,偏居一隅,政亡殘景,可知一般。苟延殘喘,負隅頑抗,終被解放軍威逼,無奈於1949年12月9日,王治歧與副軍長蔣雲台率部8700餘人在武都通電起義,僅任風雨飄泊中42天的甘肅省主席亦告壽寢。至此,國民黨統治甘肅的政權,徹底覆滅,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所取代。1949年12月15日,文縣碧口解放,亦即甘肅全境解放。國民黨統治甘肅38年曆史宣告覆滅,奔向美好的新生,燦爛光輝的未來。

主要參考資料:

1、《甘肅省誌·大事記》、《甘肅解放前五十年大事記》、《甘青寧史略》、《蘭州百年大事》。

2、《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1.2.3.5.6.29各輯有關文章。

(《甘肅文史》1996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