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科
明清時代,山西商人全方位的創造了晉商文化,使山西成為全國的首富之省,他們的市場遍及全國,遠涉海外。周邊十多個國家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跡。
山西商人稱雄天下,飲譽世界,執中國商業、金融業之牛耳達五百年之久,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創造了我國商業史上最光輝的一頁,同時也留下了經商的寶貴經驗和曆史文化遺產。
晉商足跡遍全國,尤以西北各省為最。甘肅、青海、寧夏等省在清代到民國間,商務為晉商所把持,晉商一度曾握西北商業之大權。他們主要經營以皮毛、藥材為主的出口商務,運送皮毛等至天津,轉售歐美洋行。百姓所需的百貨、日雜等類商品,基本上也由晉商經營。
晉商在西北經濟上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實非易事。在開拓出口商務中,作出了重大的拚搏與犧牲。他們少小棄鄉,遠離父母,跋涉千萬裏,麵對險惡環境,受盡人間之苦,用血和汗的代價,做商戰之先鋒,奮力經營出口商務,對改善西北人民的生活,繁榮西北經濟起了積極的作用,昔日三晉之富庶,也與之有切膚關係。晉商經營偌大的西北出口商務,其實也隻不過是為出口提供貨源而已,他們自己不麵對國外客戶,更不經手辦理一切有關出口手續,而是將出口物資運到天津,售予外國洋行。外蒙獨立(1926年)前,西北每年出口金額在6000萬元以上。外蒙獨立後,加之各種因素的影響,出口漸呈衰退之勢,到1937年“七七事變”時,作為一個商幫,晉商結束了其在西北的曆史使命。
本篇著重介紹在甘肅的出口商務活動。
中國出口羊毛,質量最優者皆出自甘肅,其羊毛特別適合歐美市場的需要。甘肅皮毛出口始自1914年。山西商人(多是祁縣、太穀人)當時操縱著隴上的皮毛出口市場。主要商號有瑞凝霞、步雲祥、大德源、德順成、同盛德、義成昌、德興旺、義源祥、乾源商行和蘭州的山西錢莊等,其中有些商號兼營雜貨業,各號資本在16萬至60萬元之間。晉商中的瑞凝霞、步雲祥兩家經營皮毛曆史最為悠久,經營額也最大。
1920年京綏鐵路通集寧時,英國新泰興、仁記、平和、聚利等洋行在蘭州設莊收購羊毛。這時晉商與英商互為利用。晉商不僅在蘭州代為收購,還在外地設莊收購,如德生合、同順合在臨夏設莊;德興旺、世誠和、義成昌、瑞凝霞、天德玉、協成裕在青海的西寧、貴德等地設莊。他們收購皮毛後,利用洋行享有的特權稅票,或當地轉售洋行,或運天津售給洋行,遂使蘭州皮毛市場盛極一時。
晉商除擁有蘭州羊毛貿易中心外,在我省河西尚有永登、永昌、張掖、酒泉四個集中市場,出口量也是相當大的。各洋行相率在各集中市場設莊,派員赴各產地收購。同時,外省毛商也於各集中市場設莊收購。外省毛商有山西幫、陝西幫、河北幫和寧夏幫。除山西幫外,其它各幫商號多屬小資本經營,不能左右市場,也無組織出口能力。1931年以後,洋商已無法與晉商較量,又因時局未靖,外商紛紛撤莊而去,蘭州和四個集中市場幾乎全都由晉商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