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華
四十年代初期,國民黨當局,繼續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進行分裂、倒退、投降的反動政策,引起了全國各族廣大人民的不滿與反對。甘肅南部各族人民不堪忍受橫征暴斂、壓榨剝削,加之災害頻仍,生活饑寒交迫,遂於一九四三年元月,發起了一場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武裝暴動。烽火遍及甘肅南部二十餘縣,暴動農牧民群眾達十萬人,和國民黨部隊血戰十個多月之久,經過大小百餘次戰鬥,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但由於沒有形成堅強的核心領導,缺乏統一指揮,加之武器陳舊窳敗,彈藥不足,在國民黨政府調集大軍,軟硬兼施的反革命兩手進攻下,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終於在一九四三年年底遭到徹底失敗。接著國民黨部隊進行“清鄉”鎮壓,前後被殺害的達三千餘人。至於人民財產及牛羊家畜等被劫掠者更難以數計。筆者當時在卓尼從事教育工作,僅就在卓尼的所見所聞,簡略追述如下,以供研究甘肅社會曆史的參考。
卓尼所屬的北山一帶,即日紮四旗,上冶三旗,地接臨洮、康樂等縣,當地藏族群眾,經常攜帶林牧產品,到臨洮、康樂等縣漢回地區販賣,購回日用雜品;漢回群眾,也多來北山藏區經商。大多數藏民都能說漢話,互交朋友,來往頻繁。一九四二年前後,一些誌士如王仲甲、馬老福善(馬福善)、毛克讓等人,為了反對國民黨暴政,廣泛組織反抗活動,卓尼北山一帶藏區,有不少是他們的朋友相識,自然是活動的範圍。在甘肅民變的前夕,即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卓尼北山地區,即發生了一起抗擊國民黨部隊的事件。原來卓尼北山地區和夏河美吾部落因草山糾紛,經常集眾械鬥,互有死傷。北山土官楊麻周率民兵在途中劫殺了美吾土官楊步雲,糾紛擴大。美吾小土官楊世傑上告國民黨省政府。一九四二年七月,國民黨岷縣專署派保安隊金大隊長率領保安隊三個連隊由岷縣出發,要去北山緝拿楊麻周懲辦。同時美吾部落也集兵由楊世傑率領攻打北山。當保安隊經過北山惱索溝,深入恰蓋溝時,被楊麻周預先埋伏在附近叢林中的十五名藏兵,射擊打死保安隊的士兵十九人,打傷數人,保安隊不支撤退。美吾小土官楊世傑率部攻打楊麻周住地角纏村的藏兵,亦被楊麻周領兵擊退。事後,甘肅省政府派保安處處長吉章簡和官員馬元鳳來卓尼查處此案,經和洮岷路保安司令部研究協商決定,由北山繳出乘馬十五匹,步槍十五枝,罰銀幣一千元了事。北山一帶群眾從此認為國民黨部隊一觸即潰,沒有什麼可怕的,增加了堅強抵抗的思想和信心。
北山上冶旗康多寺,漢名稱水磨川寺,寺中有個勒巴佛,年青有為,善於騎馬打槍,和附近各縣的漢回朋友包括甘南民變首領王仲甲、烏繼祖、毛克讓等經常往來,互通音信。一九四二年冬康樂馬老福善、馬繼祖父子抗糧抗丁、計劃暴動的消息被國民黨政府獲悉後,派保安隊多人前來搜捕,在當地群眾聲援之下打敗了保安隊,被迫提前起義;接著臨洮的王仲甲、毛克讓等人也提前起義。勒巴佛立即響應,在康樂、勺哇一帶組成“草登草哇”,意即七個集會組織,參加的有當地藏族、土族群眾,有卓尼民兵營長年丹曾(人稱辣椒營長)、北山土官楊麻周、群眾頭頭楊才尕,以及臨潭冶力關人汪鼎臣、池溝村黃建偉(均係哥老大爺)、八角村任效舟等。為了防範國民黨政府的注意,在冶力關、足古川、甘溝、羊沙等地,以幫會活動的形式,暗中發動廣大農民群眾,以朝拜常冶池廟為名,秘密計議決定立即起義,先打臨潭縣城新城,然後南下彙合各路起義農民暴動隊伍。二十三日,近三千農牧民群眾集中在冶力關泉灘,召開大會,宣布正式起義,共推勒巴佛任司令,汪鼎臣、任效舟、王萬一、黃建偉為副司令,編為兩個師,明確提出“天災人禍,饑民遍地,官逼民反,不得不反。若要不反,免糧免款”的起義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