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當一兵團攻占臨夏後,彭德懷估計可能會出現的種種情況,提出了野戰軍應變的對策:
1、蘭州守敵擔心我軍向其老巢西寧挺進,可能撥兵馳援,以增強西寧的防禦能力,但其戰略重點不會改變,蘭州仍將是他們唯一的守備重點。這樣,有利於我軍攻占蘭州。得手後,再抽部分兵力協同一兵團攻占西寧。
2、敵人放棄西寧固守蘭州。但這種可能性極小。或者以新騎六軍和1個師的部隊防守西寧,這種情況可能性極大,如果出現這一情況,一兵團暫不攻取西寧。假如我軍同時攻擊蘭州、西寧而受阻,寧夏馬鴻逵的主力可能出擊我軍側背。即使攻占了西寧,蘭州未克,我軍兵力分散,也會造成很大困難。
3、如果馬步芳放棄蘭州而退守西寧,二兵團即跟蹤追擊,一兵團可不失時機地截擊敵人,在享堂東西百裏的地區將敵主力殲滅,然後進取西寧。
4、如果我軍進攻未果,而增援的寧馬主力到達蘭州城下,我軍則不急於攻占蘭州,西出攻占西寧,並用一兩個月的時間,發動群眾,籌集糧食,準備彈藥,適時休整,並對敵開展政治攻勢,積極創造條件,然後再打蘭州。
為此,彭德懷決定調陝西“三邊”地方軍5個團加強六十四軍,要求他們全力阻擊寧馬,使其不能來援蘭州。
8月23日,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來電指示:“馬步芳既決心守蘭州,有利於我軍殲滅該軍。為殲滅該敵起見,似須集中三個兵團全力於攻蘭戰役”;“王震兵團從上遊渡河後,似宜迂回於蘭州後方,即切斷蘭州通青海及通新疆的道路,務不使馬步芳退至新疆為害無窮;”“攻擊前似須有一周或更多時間使部隊恢複疲勞,詳細偵察敵情、地形和鼓舞士氣,作充分戰鬥準備”;“並須準備一次打不開而用二次、三次攻擊,去殲滅馬敵和攻占蘭州”。
根據中央軍委、毛澤東的指示和彭德懷的安排,部隊整整用了三天時間作了各方麵的準備。
彭德懷深入損失最嚴重的六十三軍陣地,同幹部戰士一起座談,仔細地聽取大家的意見,耐心地做大家的工作,主動承擔責任,鼓舞指戰員們勝不驕,汲取教訓,把下一仗打好。
23日,彭德懷來到蘭州城東郊外豬嘴嶺第十九兵團指揮部時,兵團司令員楊得誌和政委李誌民就21日試攻失利向彭德懷作檢討。
他倆對彭德懷說:“十九兵團部隊曆史上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攻敵人幾個陣地,兩天沒有拿下一個。軍、師、團的幹部都很憋氣,非出這口氣不可。毛主席一再指示我們:千萬不可輕視二馬,否則必致吃虧。現在果然吃了輕敵的虧。我們雖然經常給自己敲警鍾,並一再教育部隊,克服輕敵思想,但是最近對部隊的教育放鬆了,輕敵思想又有所抬頭。這次仗沒打好,責任主要在我們兵團領導人身上。”
彭德懷說:“部隊試攻受阻,主要原因是輕敵,次要原因是敵工事堅固,敵人頑強。這次試攻是我決定的,時間倉促,部隊準備不夠。不過通過這次試攻,也達到了了解敵人的目的。你我要告訴部隊沉住氣,總結經驗教訓,仔細研究敵人,紮紮實實地做好準備工作,待命向敵人發動總攻。”
並且告訴十九兵團領導,說王震兵團已經在22日占領了臨夏,現在暫時停止前進,以部分兵力進占永靖,控製黃河,斬斷蘭州與西寧的聯係,準備隨時堵擊截擊敵人。
隨後,彭德懷又到了十九兵團六十三軍前沿陣地視察,召開了師以上幹部會議,同他們一起研究了下一步作戰任務,作了戰鬥動員,再一次強調不要有急躁情緒,要確實作好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