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彭德懷與蘭州戰役決戰(3)(1 / 2)

在這次師以上幹部會議上,他對參加會議的幹部們說:“蘭州戰役關係到解放大西北的全局,一定要把它打開。”“十九兵團六十三軍的擔子很重,一定要拿下竇家山。”並點名讓該軍第一八九師第五六六團擔任主攻。

這次會議彭德懷特別強調:“馬步芳的部隊為今日敵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在全國也是少有的頑敵。我們對他要有充分的估計,力戒輕敵、驕傲、急躁。戰鬥中須有強大的預備隊,以消滅敵人的反衝鋒部隊,構築抗擊反衝鋒的工事。”

針對有的幹部認為當前形勢是“秋風掃落葉”,馬步芳未必會固守蘭州的想法,彭德懷又提醒說:馬步芳、馬繼援都是反動透頂的家夥,他們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他們就像輸紅了眼的賭棍,把最後一點賭注全押在蘭州。我們部隊大部分還沒有同他交過手,不是有個“困獸猶鬥”的成語嗎?對敵人切勿疏忽大意,馬軍慣打反撲,在占領敵陣地後,改造工事未完成時,最須注意。

彭德懷意味深長地說:“蘭州這一仗打好了,西北可以早一點解放。打不好,讓敵人跑掉,我們就是對人民的犯罪。”

戰役決戰勝利,歡慶蘭州解放,揮師北攻西進,一鼓作氣,奪取大西北徹底解放在認真分析寧夏馬鴻逵三個軍將來蘭增援蘭州的情況後,8月24日21時,彭德懷電告毛澤東:決以三個兵團打蘭州,王震兵團從蘭州上遊迂回蘭北。寧馬出動三個軍經黃河左岸增援蘭州的可能性很大。如二馬集結蘭州,加上周嘉彬、黃祖勳兩部,共有十三萬兵據守堅城,我軍即使集中三個兵團短期內亦不易攻占,同時糧食很困難,運輸線長,運輸工具少,彈藥都不能得到充分接濟,運糧更不可能。故決定乘馬鴻逵未到前圍攻蘭州,求得先解決青馬主力。

現二兵團和十九兵團攻城準備工作已妥,疲勞尚未恢複,糧食不足,油菜更難解決,青馬不斷反襲,故很難得到休息。以現在準備工作看,攻城已有七八成把握,故決定在25日晨開始攻擊。如果未解決青馬,而寧馬援軍迫近時,即以四個軍圍困蘭州,集結五個軍打寧馬。

關於這份電報的處理,其中還有一段插曲。在新近出版的《毛澤東與彭德懷》一書中是這樣記述的:

毛澤東收到電報後,皺起了眉頭。他對周恩來和朱德等人說:

“彭德懷是不是過於急切,過於自信呢?投入的兵力也不足,25日就發起總攻,時間上是不是也倉促了些?”周恩來說:“是有這個問題。蘭州現有守軍5個軍,而我軍共有5個軍去打,兵力太接近嘛!”

毛澤東又點上一支煙,猛吸幾口:“我看可以給彭德懷同誌發個電,指出這一點,有必要將王震兵團投入蘭州方向的作戰!”

朱德卻一直未表態,憨厚、誠實的總司令許久才說:“彭德懷同誌我們還是了解的,他既然下了決心,說明他有這個把握,沒把握的仗,他不會去打,應該相信他!”

周恩來猶豫一陣,開口道:“朱老總同意彭德懷同誌的意見,我看既然有七八成把握,25日總攻未嚐不可。”

輪到毛澤東表態了,他踱了一會兒步,扔掉煙頭,鄭重地說:

“好,既然你們都同意,我也讚成,就按彭德懷同誌的意見辦!”經過一番討論,彭德懷的方案就這麼通過了。

毛澤東批準了這個報告,並於24日24時複電彭德懷:“如25日攻蘭得手,則局麵起了變化。如不得手,則為偵察性的作戰,全軍將因此流了血的偵察戰獲得有益的教訓,而確定了再戰的勝利。

如25日不得手,而寧馬來援,則請照你們24日電的決心,確定先打援,後攻城。”

經過兩天的充分準備,彭德懷按照預定方案發起蘭州戰役的總攻。8月25日淩晨6時30分,幾百門大炮齊鳴,震天動地。各兵團部隊在自己預定的戰場發起對守敵的攻擊。彭德懷站在戰鬥前沿指揮部隊進攻,戰鬥異常慘烈。

25日,在六十三軍一八九師血戰竇家山,11時零5分尖刀連第五六六團第三連猛打猛衝,接連攻下三個碉堡,打開了部隊進攻的突破口,該團第一營隨即突入敵人陣地,將紅旗插上竇家山。這個全部戰鬥過程都被在前沿指揮作戰的彭德懷用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他高興的立即在電話中鼓勵說:“你們打得很好,步炮協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