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和李軼想到的地方,叫舂陵。
舂陵,原先就在今天的湖南省寧遠縣。當年,長沙王劉發封兒子劉買為舂陵侯。後來,因為舂陵這地盤位處南方,地勢低,氣候潮濕,屬於非人類理想居住地。於是乎,漢朝中央幹脆就把舂陵侯采邑,改封到南陽郡屬下的白水鄉(湖北省棗陽市南),封國名稱不改,仍叫舂陵。順便說一下,長沙王劉發,就是劉秀的七世祖。
要起兵造反,李軼和劉秀是這樣看的,無論如何,必須有一支可靠的隊伍。而這些隊伍的組成,首先是家族成員,其次就是老鄉。當年,高祖劉邦攻打沛縣起家,靠的不就是一幫家鄉的父老鄉親嘛。
當然,在舂陵這地方,讓劉秀出麵招兵買馬,那是很不靠譜的。最靠譜的召集人是劉秀的大哥劉。劉混跡黑道多年,盼星星盼月亮,就盼造反這一天的到來。所以找他,絕對沒錯。
就這樣,劉秀回到了舂陵,鼓勵大哥劉召集黑道開會,準備造反。會議馬上通過了決議。散會後,與會者就回家,喊上各自家族成員,同時發動舂陵年輕子弟參軍。
然而,誰也沒料到,劉派人到各村落喊人時,舂陵那幫年輕仔紛紛逃避,沒人願意當兵。不過沒過不久,這幫逃跑的人又回來了。
他們要跑,是擔心被黑道老大劉拉下水,下水就像魚下鍋,進去容易出來難。他們再跑回來,是因為劉秀回來了。連向來“膽小怕事”的劉秀都敢下水摸魚,娘的,老子不下去,還是爺們嗎?
就這樣,在劉秀的模範帶頭作用下,劉終於拉到自己的一支隊伍,總共七八千人。
這一年,劉秀二十八歲。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了——秘密造反之事被泄露出去了。
萬事開頭難,古來多少造反事,壞就壞在開頭沒有搞好。劉秀他們要造反的機密,怎麼會走漏風聲呢?其實這話說來有點長。
是這樣的,在劉秀回鄉之前,最先策劃造反之事的其實不是李軼,而是李軼的堂哥李通。李通之所以要策劃,起源於老爹李守的一句話。李守時為宗卿師,也迷上了觀星象和研究圖讖的行當。他告訴李通,劉氏當複起,李氏為輔。
李通想了半天,劉氏要複起,聽說劉秀要當天子,那裏不是明擺著一個現成的劉秀嗎?所以,他就派堂弟李軼來拉劉秀入夥。很不幸的是,人多嘴雜,這事還沒開始,就被官府探知,王莽一查,馬上就查到了李通頭上。李通逃跑,老爹李守等全家六十餘口人全被誅殺。
事情都泄出去了,按計劃於立秋搞定南陽郡太守,搶其部隊起義,那是不可能的了。那現在怎麼辦?人是活的,辦法是想出來的。劉認為,僅靠劉家班這七八千人,根本是成不了氣候的。當務之急,就是聯合。唯有聯合,才能壯大聲勢,有足夠力量,挖掉王莽這根大樹。
劉已經想好了,他想到要聯合的對象,一個是新市兵,一個是平林兵。
如果把各造反隊伍比作股票的話,新市兵是上市較早的一隻。最初,綠林(今湖北省隨州市西南)造反集團有五萬餘人,突然遇到嚴重瘟病,死掉一半。綠林兄弟為求生存,隻好將造反部隊分成兩支隊伍,各謀出路。
由王常等人率領一部分部隊,向南郡(今湖北省江陵縣)移動,稱“下江兵”。由王鳳和王匡率領一部分部隊,向北進入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市)內,稱“新市兵”。隨後,平林(今隨州市東北平林關)人陳牧等人,為響應新市兵攻打隨縣,也聚眾拉起一千餘人造反,稱“平林兵”。
劉先派人去遊說新市兵領導王鳳和平林兵陳牧,他們很快就傳話回來,結盟沒問題,在反王莽立場上,我們一定要高度一致,有肉一起搶,搶了一起分。
事情就這樣說定了。進攻路線也劃出來了:聯軍在唐子鄉(今湖北省棗陽市北)集合,先拿下唐子鄉,再破湖陽、棘陽,最後就是拿下南陽郡府——宛縣。
劉率兵從舂陵出發,三軍順利在唐子鄉會合。很快,他們就攻下了唐子鄉,並斬殺湖陽尉。但是,就在湖陽縣裏,三軍發生了內訌。
他們的主要矛盾是分肉不均。
劉部隊很精,新市兵和平林兵忙著攻城,他們卻急著搶奪財物。最後,新市兵和平林兵回頭猛然發現,怪叫一聲,說好了有肉一起吃,怎麼劉部隊搶了那麼多肉,都不拿出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