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他們都聽說那支仁義之師開進了北長安市。百姓口耳相傳,為了親眼目睹傳說中的正義部隊,家家攜老扶幼,奔到路邊歡迎。來了,果然來了一支紀律嚴明的部隊。
這支部隊的領導人就是劉秀得天下的首席推手——鄧禹。
鄧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竟然這麼受歡迎。路上到處都是革命粉絲,到處都是歡歌笑語,到處都有人喊著要加入革命隊伍中來。大約估算,平均每天都有上千人加入部隊。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鄧禹屬將都認為,有長安百姓這般人氣,此刻是攻打長安的最好時機,就讓我們一刀捅進長安城算了。
但是,鄧禹說出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話。他說:“不,現在還不是進攻長安城最好的時刻。”
鄧禹搞得諸將都莫名其妙。他解釋道:我們的隊伍盡管很龐大,人氣也夠旺。然而,交戰不是打群架,人多就一定能贏。在我們的隊伍中,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人多,真正能夠作戰的人數卻很少。這是其一。
我們孤軍西進,前沒有接應部隊,後沒有糧食供給。而赤眉初拿下長安,銳氣正盛,糧食甚豐。但這幫人說到底還是搶匪,隻要長安城中的糧食吃完了,他們內部肯定會混亂。到時我們再趁機攻擊,豈不更好?這是其二。
接著,鄧禹矛頭一轉,說道:“不過,我們可以北上,拿下上郡、北地、安定三個郡。此三郡糧食豐足,我們可以作為根據地,加強訓兵,隻要赤眉兵一疲軟,我們就可以攻城了。”
就這樣,鄧禹丟下長安城那塊肥肉,北上建立革命根據地去了。但是,他那個方案傳到洛陽後,劉秀一看,立即火了。
劉秀給鄧禹去了一封信,猛烈地批道:“在關中地區,在老百姓眼裏,你就像傳說中的堯,赤眉就像傳說中的桀。關中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早盼著你來解放他們。你卻北上去了,請問你到底想幹什麼?”
沒人知道鄧禹到底想幹什麼。盡管鄧禹被劉秀猛批了一頓,但他還是鐵下心來,放棄長安城,北上攻打上郡。
他還是先前那句話,現在不是攻打長安的最佳時機,我們必須等待。
事實上,鄧禹的理論是沒錯的。他就像草原上的狼,其最銳利的絕招,不是進攻,而是看著滿坡的牛羊,堅忍著等待下手的機會。果然,就在鄧禹的等待中,長安城內部自己先亂了。
首先是投降的新市兵王匡等人,覺得長安實在待不下去了,準備逃跑。但是,他們還沒逃出長安,就被赤眉一刀一個斬殺了。接著,在臘日那天,長安百官集體拜神。赤眉在長安舉行盛大宴會,可不知怎的,喝著喝著,文武百官就吵了起來。接著大打出手,斯文掃地,鮮血四處迸射。負責長安城治安巡邏的衛尉看得都不順眼,馬上調兵翻牆入宮,在混亂中誅殺一百個官員。
在瘋狂中變態,變態又加劇了瘋狂。赤眉軍整天無所事事,沒有吃的就到街上搶,搶來搶去,有一天他們終於發現,長安城已經被他們搶空了,沒東西可搶了。
赤眉領導人樊崇決定放棄長安城,出城沿路搶劫。要搶也要有個方向,赤眉人發現,除了長安城外,有三個地方還是可以去的。
這三個地方就是前麵鄧禹想去拿下的上郡、北地郡等地。
赤眉浩浩蕩蕩地出城後,鄧禹像一隻狡猾的狐狸,隻咚咚兩聲,率軍輕而易舉地開進了長安城。
是的,他得到了長安城,可這裏幾乎是一座空城。更出乎意料的事還在後麵。鄧禹以為,赤眉引兵離去,長安城再也跑不掉了。可是沒想到,剛剛離去的赤眉竟然又回頭朝長安城奔來了。
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赤眉本來就不是什麼好馬,吃回頭草也是正常的,更何況,他們出城後發現前麵根本就沒草可啃。
情況是這樣的,數十萬軍隊開到北邊後,碰上了另外搶地盤的,就幹起來。人生地不熟,並不是人家對手,隻好跑路。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恰好又碰上北方降雪,很多士兵在路上被凍死。於是乎,他們隻好向東轉,想撤回長安。
長安就像一個水靈靈的西瓜,盡管被赤眉軍啃得隻剩下了皮,可有皮啃總比沒得啃好,隻能將就了。
問題是,他們想回來接著啃皮,首先得問鄧禹同不同意。鄧禹當然是不同意的,小鄧想都沒想,把軍隊調出長安,開到鬱夷,準備截擊赤眉。
鬱夷,即今天的陝西省寶雞縣西。在這裏,雙方大打出手,打得熱火朝天,人仰馬翻。一個不讓回長安,一個說要回長安。打了半天,結果是要回長安的打贏了,被打得人仰馬翻的是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