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提防外敵,也不要自毀門牆
瓦,土器已燒之總名。
解,判也,從刀,判牛角。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戰國末期,群雄並起,秦王嬴政叱吒風雲,兼並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自稱秦始皇。
秦始皇剛死,他的小兒子胡亥就與趙高、李斯狼狽為奸,逼死了長兄扶蘇,奪取了帝位,史稱秦二世。秦二世沒有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在殘忍暴虐方麵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他一上台,就大肆誅殺和他意見不同的人。全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很快,朝廷的暴政引發了百姓的反抗。陳勝、吳廣揭竿起義,舉起反秦的旗幟,天下群起響應。諸侯背叛,將領倒戈,秦軍主力在前線節節敗退。起義軍中劉邦、項羽的兵馬直逼都城鹹陽。在秦王朝風雨交加、搖搖欲墜的時候,朝廷在後方又發生了內訌,丞相趙高誅殺了秦二世,立二世的侄兒子嬰為王。子嬰在舉行登位大典之前又誅殺了趙高。子嬰隻當了四十多天皇帝,劉邦和項羽就打進了鹹陽城,子嬰被項羽所殺,秦王朝就此滅亡了。
後來,司馬遷在記敘這段曆史時,用了“瓦解”這一極其形象的比喻,形容秦王朝的迅速崩潰。此後,人們便用“瓦解”來比喻事物的崩潰、分裂或分解。
事物的瓦解有時候是因為外力的作用,有時候卻根源於其自身。一個國家即使沒有外患,禍起蕭牆也會導致其分裂;一個組織沒有敵人,內部鉤心鬥角足可使其分崩離析;一個人不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崗位上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不知上進,最終隻會成為社會的寄生蟲。一個人擔心別人挖自己的牆角之前,應先一步反省自己,不要自毀門牆。
媒人:良好的溝通需要優美的言辭
媒,謀也。謀合二姓。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媒人,最早寫作“黴人”。
很久以前,在山的兩邊有兩個村莊,一個叫南莊,一個叫北莊,這兩個村莊相距很遠,所以很少來往。
南莊有一個青年叫趙景,樸實能幹。北莊有一個姑娘叫阿彩,聰明美麗。
有一年,這兩人在一位好心老漢的撮合下認識了,後來相愛結了婚。
婚後,趙景和阿彩恩恩愛愛,日子過得十分美滿。夫妻倆非常感激這位老漢,總想找機會報答他,可是這位老漢去了遠方,他們怎麼也找不著。夫妻倆商量之後,決定由心靈手巧的阿彩動手,用米粉為老人塑一尊像作為紀念。
塑像放在哪裏比較安全呢?他們想來想去,最終決定將這尊塑像藏在一個櫃子裏,每到他們結婚紀念日時,就取出來跪拜一番。
誰知,到了他們結婚紀念日那天,打開櫃子一看,這尊用米粉塑的像已經發黴變質了,成了一個黴人。於是,夫妻倆親切地稱呼這座塑像為“黴人”。
村裏人很快知道了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人們便將男女婚姻的介紹人稱為“黴人”。後來,人們覺得“黴”字不雅,也不吉利,就把“黴人”改為“媒人”,取“媒”字為“媒介”的意思,流傳下來。
古往今來,媒人靠一張善巧言、進美言的嘴,促成了無數姻緣。足可見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有多麼大的作用。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我把言談的優美與雅致看得比話題的分量與深度更重。”一個人在表達觀點的過程中,如果不能使用明晰而優美的語言,即便自己的思想再優秀、內涵再深刻,在別人聽來也是枯燥無味的。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不僅有聰明的頭腦,而且非常擅長演講,他以生動而感人的語言,感染了民眾,為種族平等的事業而奮鬥。人們應當注重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這是人生中必須上好的一門課。
捉刀:凡事依賴他人者無法成事
捉,搤也。
刀,兵也。象形。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捉刀”是指請人代筆作文,關於它的由來,有一段曆史故事。
三國時,曹操統一北方後,各少數民族部落紛紛歸附。
有一次,匈奴派來的使者要見曹操。曹操考慮到自己身材矮小,相貌不佳,就叫儀表堂堂的武官崔琰冒充他代為接見,為的是使匈奴使者見而敬畏。接見時,崔琰穿戴了魏王的衣帽,比平時更有精神。曹操自己卻佩著刀,畢恭畢敬地站在崔琰的座位旁,裝作侍衛的樣子,從旁邊觀察匈奴使者的態度。
接見過後,曹操還想知道匈奴使者的反應,便派人去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