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妙語薈萃,咬文嚼字辨真義(2 / 3)

過了幾天,歐陽修派人另外拿來一篇《晝錦堂記》,說:“前篇有不妥的地方,可換這篇。”韓公再三玩味,覺得新篇和原篇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隻是在“仕宦”和“富貴”的後麵各添了一個“而”字,使得文字更為流暢。

兩個故事裏提到的句子,經過修改,產生了絕佳的效果,使文章變得更加完美。其實平時在生活中,人們常有思緒堵塞、頭腦混沌的情況,與其在那裏閉門造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地想破頭,不如到外麵走走,多聽聽別人的意見,虛心請教他人,這樣就會使自己獲得許多新的啟示。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虛心。

將軍改對聯:“掩耳盜鈴”隻會欲蓋彌彰

掩,斂也。小上曰掩。從手奄聲。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呂氏春秋·自知》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大敗。為了掩人耳目,清政府把“逃跑將軍”陸軍統帥衛達三押回北京,在菜市口砍了腦袋。

當時駐守榆關(山海關)的劉坤一,雖有10多萬人馬,卻假裝生病,躲在城裏,不去增援。其實,他對戰爭失敗也有責任。北京有個讀書人知道事情真相後,寫了一副對聯:

衛達三呼冤赴菜市

劉坤一托病臥榆關

劉坤一知道了,又氣又怕:這要是傳進宮裏,讓皇上、太後知道了,腦袋還不得搬家嗎?於是,找來心腹幕僚商議。這幕僚眼珠一轉,有了主意。

第二天,這幕僚把對聯改了三個字,呈上讓劉坤一過目:

衛達三呼冤赴菜市

劉坤一拚命出榆關

劉坤一看了十分滿意,讓人刻印幾萬份,帶到北京,四處散發,劉坤一一下從怕死將軍變成了拚命英雄。其實,這不過是掩耳盜鈴罷了。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做賊的人,欺騙得了自己,欺騙不了別人。一個人做事時隻從自己的立場出發,什麼都不顧,甚至損害他人的利益,非但不知悔改,還欲蓋彌彰,早晚有一天會被人發現。行得正、坐得直、光明正大的人,不但對待任何事情都能處變不驚,而且會受命於危,即便沒有幹出一番大事業,其人格的高尚也會受人敬佩。

用“大廈”換“廈大”:關心教育事業也是愛國

廈,屋也。從廣夏聲。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大廈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

——(漢)王褒《四子講德論》

陳嘉庚是近代中國傑出的華僑領袖,是一位著名的大實業家。他將一生積累的資產都用在興辦學校上。他不僅在國內創辦了享譽海內外的集美學村和遠近聞名的廈門大學,創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還在海外創辦並讚助了許多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

20世紀30年代初,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陳嘉庚先生在南洋的生意也大受影響,但他對廈門大學的援助有增無減。為此,他賣掉了自己心愛的三座大樓。當時人們稱讚陳先生是:“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從“大廈”與“廈大”詞序的顛倒和兩者的取舍,可以看出人們對這位愛國華僑的高度讚美。改用別的詞句,恐怕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此外,我們也可以體會到漢語、漢字的魅力。

古人曾言:“位卑未敢忘憂國。”一個人的愛國之情,與其地位、身份無關。陳嘉庚作為華僑,關心祖國的教育事業。人一生不能隻追求功成名就,更要追求高尚的人格精神,這是人獲得尊嚴的最根本途徑。

禽獸不如:阮籍暗諷弑母之子

禽,走獸總名。從厹,象形,今聲。

獸,守備者。從獸從犬。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殺父,禽獸之類也。殺母,禽獸之不若。

——《晉書·阮籍傳》

魏晉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阮籍與嵇康、向秀等七人合稱為“竹林七賢”。

在他擔任步兵校尉的時候,一次,朝廷接到一件凶殺案的奏報,說是一個大逆不道的兒子把自己的母親殺了。

“哎。把父親殺了還可以,怎麼能夠殺死母親呢?”阮籍禁不住大發感慨。

此語一出,朝中大臣非常驚詫,魏文帝也很納悶,不解地問:“殺死父親是十惡不赦的大罪,你怎麼說可以呢?”

“禽獸隻知道母親而不知道父親,殺死父親,就如同禽獸一般。殺死母親則連禽獸也不如呀。”阮籍答道。

現在用“禽獸不如”來形容一個人,表示這個人連最普通的情感都沒有。人言草木知秋,花花草草為春生秋敗而感慨,人如果毫無情感可言,就連草木也比不上了。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是情感動物。無論親情、友情、愛情,都是人們應該加倍珍惜的,它們共同鑄成人類生存的堅強後盾。失去它們,人就孤若無依,無法快樂的生活。

先生對秀才:驕傲自大終會受辱

鬥,十升也。象形,有柄。

車,輿輪之總名。夏後的奚仲所造,象形。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

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明)施耐庵《水滸傳》

文章多,謂之八鬥之才。

——(南朝·宋)無名氏《釋常談·鬥之才》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莊子·天下篇》

從前,一個村子裏有一位能詩善文的秀才,很有名氣。一天,村子裏的學堂新來了一位先生,自命不凡,決心要和秀才比個高低。

大年初一,秀才剛拉開門,就看見有人在他的門口貼了一副紅紙對聯。上聯寫著“福無雙至”,下聯寫著“禍不單行”,橫批是“倒黴一年”。秀才想了想,知道是學堂裏那位先生送給他的禮物,當下就取出筆墨,在上下聯和橫批後分別加了幾個字,就高高興興地拜年去了。

那位先生假裝給村裏一些有名望的人拜年,順路看秀才的笑話。他路過秀才家門口時,留神一看,大吃一驚。原來秀才一共加了十個字,就改變了對聯的全部內容。上聯成了“福無雙至今晨至”,下聯成了“禍不單行昨夜行”,橫批成了“倒黴一年享樂終生”。那位先生氣得直喘粗氣,一聲不響地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