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較熟悉的一位瑞士女作家洛特內葛,她寫過一部發生在中國的小說《大陸》Gertrud Leutenegger, Kontinent. Frankfurt a.M.: Suhrkamp, 1985.,她也來過中國。她有一次告訴我說,中國太大太古老,中國不是一個民族,她這麼說也有一定的道理。那麼無論如何,方維規想說明中國比我們想的早六七十年就有Nation的意識。但是如果我們從歐洲哲學、政治學來看的話,Nation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晚才出現的概念,我們可以問什麼時候在德國才有Nation的意識呢?可以很明確地說,1871年。1871年以前我們根本不是一個Nation,而是由許多小國組成的,它們之間的區別是非常大的。此外,奧地利皇帝原來也是德國皇帝,奧地利和德國原本是一個國家,那奧地利人什麼時候覺得他們是一個Nation呢?到20世紀50年代他們都還說他們是德國人而不說是奧地利人,到了60年代以後才有這樣的身份認同出現。所以,他們的奧地利身份意識很晚才有,這當然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因此,我覺得如果中國也是比較晚才會有Nation意識的一個國家,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方維規好像覺得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曆史會缺少點什麼,他自己說從1870年在歐洲才會有Nationality,但是這個Nationality到現在還沒有結束。比方說原來的南斯拉夫最近這些年出現了全新的曆史。歐洲跟中國的情況不太一樣,雖然我們原來是一個帝國,從曆史上來看,國家和民族的形成是一個比較慢、比較晚才有的現象。那為什麼中國到了梁啟超前後就會有人要求中國也要作為一個國家呢?因為當時有不少人說得很對,Nation能夠幫助我們反抗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德國人、日本人,等等。
下麵我給你們看一篇英文文章,這是方維規提到的一位美國漢學家寫的文章的一部分,在這裏我應該承認這個美國漢學家的觀點也同樣是我的觀點。如果方維規是對的話,那我就是錯的,不過我是不怕犯錯誤的。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elfimage has generally been defined as, culturalism, based on a common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acceptance of shared beliefs, not as nationalism, based on the modern concept of the nationstate. ... the primary Chinese identity was cultural, with no perception of a Chinese state or nation apart from the cultural heritage.
傳統的中國自我形象一般被界定為一種文化主義而不是民族主義。前者的基礎是共同的曆史遺產和廣為接受的共有信念,後者則建立在民族國家這一現代概念上。……原初的中國身份是文化性的,並不存在一種脫離文化遺產的中國國家或民族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