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字仲任,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約死於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出身於“細族孤門”(《論衡·自紀》),即比較貧寒的家庭。年輕對到都城洛陽太學學習,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弟子。由於他勤奮好學,“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後漢書·王充傳》)即知識淵博,通曉諸子百家的學說。曾當過州、郡的小吏,但都因為與權貴不合而辭職。王充著述很多,有《譏俗》《政務》《論衡》《養性》等。今存《論衡》84篇。

王充以其唯物主義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著稱。

樸素唯物主義宇宙觀與對神學目的論的批判。王充的宇宙觀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性質,他對“天”的認識基本上是科學的,他從認識論上反對迷信。

王充反對迷信的哲學理論,是建立在當時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的。他反對董仲舒的迷信思想,即反對“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的官方哲學,在當時的思想界起了積極的作用。他對天人關係、形神關係等哲學聞題的論證,是站在時代的最前麵的,代表了時代的新成就。他把先秦的唯物主義哲學推向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