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他與費城交響樂團指揮大師薩瓦利什合作四場格裏格鋼琴協奏曲,被樂團成員稱為“有史以來最令人感動的演奏版本”;隨後在美國十多個城市舉辦獨奏音樂會,成功完成第二次美國巡演。
無論是現場演奏還是唱片,李雲迪的音樂都被國際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他被評價為:“天賦驚人”(紐約時報)及“才華橫享溢”(洛杉磯時報)、“真正才子”的演奏(波士頓先驅報)、“天生擁有優越的音樂天賦,無需刻意而為,就讓觀眾陶醉於其音樂中”(華盛頓郵報)。
2006年4月,李雲迪圓滿完成了春季13場北美巡回演出,涉足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等重要城市。其中,首演是他應邀在卡耐基音樂廳舉辦的獨奏音樂會,這是他第三次登上這個藝術聖殿的舞台,對任何一位音樂家來說都是莫大的藝術成就。《紐約時報》為此次演出做了專題報道,稱演出前三天,音樂會票已經全部售罄。
獨奏會中,李雲迪非常準確地抓住了音樂的內涵,他的演奏技巧令人敬畏,他彈奏的那些華彩段和琶音等複調音樂極具個性。最終,李雲迪以卓絕的技藝與成熟的音樂表現力征服了現場兩千多名聽眾。
《華盛頓郵報》評介:“無論如何,李在周末的夜晚得到了某程度上的肯定,演奏展示了他過人的才華,讓人領略到他對樂曲高度的藝術鑒別力……李給浪漫派的演繹帶來新角度,他對舒曼的體會就如第一次接觸它一樣,精細的,經過深思熟慮的,優雅和充滿活力的,它並且給了李一次機會顯示他著名的清澈指法、精確的音量控製和令人陶醉的音色。尤其是最後的一首曲目——李斯特如惡魔般激烈的B小調奏鳴曲,才是李為什麼已經是世界一級鋼琴演奏家的真正證明。他賦予這個‘巨獸’般的樂曲一種卓越的演繹,嚴謹的連貫性並且強而有力,也帶出無窮的憤怒和飄渺的安靜,可算以任何標準來說也是出類拔萃的。”
然而,作為一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李雲迪認為媒體的包裝和炒作甚至短暫的耀眼光環並不能說明一位藝術家真正的藝術成就,他隻在乎、並且一貫如此的在乎自己的演奏是否最好。2005年9月,他應紐約《華爾街日報》邀請作封麵人物故事的專訪,成為出現在財經報刊上的第一位中國藝術家;2006年3月,李雲迪獲得第六屆北德意誌州立銀行藝術家獎,同樣成為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隨後,他又被評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
這一切,都標誌著李雲迪已經進入了國際商業音樂演出的主流。5年多演出和學習的提煉,使23歲的李雲迪從當初肖邦大賽那個靦腆青澀的音樂神童蛻變為具有獨特魅力的成熟藝術家。
2006年12月,李雲迪同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日本聯袂演出鋼琴協奏曲;同月李雲迪還回到闊別已久的國內舞台,用神聖的音樂與心和樂迷交流,將他在這幾年中積澱的音樂魅力展現給大家。
上個世紀鋼琴藝術大師霍羅維茨以他豐富的演奏技巧與個性化的音樂特點被奉為“20世紀最後的浪漫”。進入新的世紀,鋼琴音樂被新一代優秀鋼琴家傳承和演繹著,那些經典的鋼琴作品在演奏家二度創作中所描繪的色彩更直接地將人們帶回遙遠的過去、帶入深遠的意境。讓我們期待李雲迪將“21世紀的浪漫”帶給大家,並預祝他此次中國巡演圓滿成功。
2008年6月23日,李雲迪和荷蘭鹿特丹愛樂樂團攜手在國家大劇院舉辦了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