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房的“選擇”與新收《2》(1 / 1)

裏麵這個負責“接收”的這個警官我後來知道他有一個罕見的姓,姓隻。如果按照《在押人員行為規範》的規則和新時代的約定俗成應該稱之為:“隻管教”,口頭上可簡稱為“隻管”。《在押人員行為規範》還規定,即使不知貴姓,也應該泛稱一聲“管教”。可當時,我還沒學《規範》,應該怎樣循規蹈矩地稱呼警官我還沒有啟蒙呢,並不懂這些,懂得警官們的稱謂是我後來經過努力而獲得的學習成果。以前倒是聽說過,牢裏麵的人應該將這些監管場所裏的警官們統稱“隊長”或者“政府”,但這都是三十多年前的老“皇曆”了,現在是否還在流行,我沒有把握。況且那樣稱呼也覺得有些俗裏俗氣甚至流裏流氣,說不定還可能讓人誤認為三十年前就進來過,事關個人形象,特別是初次見麵,更關乎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敢造次,也就未便貿然出口。

一見隻管,我隻是依社會常例,點點頭,問了一聲:“您好。”接著自報家門主動介紹了自己的情況。特別表明自己也有曾經還算“堂皇”的身份。雖然現在進來了,但人格人性上也還應該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正經人,與那些“真正的”犯罪分子是不一樣的。最後話歸主題,十分懇切地請求他給找個“好號”。

隻管聽了我的自我介紹,對我的表白並不感興趣,可能進來的人想裝好人的太多了,都這麼說,老生常談,老管教們早已司空見慣了。但對我一番表白後,緊跟著卻要求找個“好號”,感到奇怪,麵露詫異地看看我:“怎麼,以前進來過,還懂這個?”

這也是三十多年前的老“皇曆”了。當年還是“文革時期在學校裏當紅衛兵的時候,曾經負責“教育“過一個當時犯了點案子進過看守所的同學,聽他交待的。沒想到三十年後我自己用上了。看來當年的紅衛兵也沒有白當。但現在能說這些嗎?隻好送上一臉的無奈:“進,倒是沒進來過。不過,天下都是一個道理,哪裏不是都有好有壞的嘛。添麻煩了,您受累吧。”

大約是這幾句話還算到位,隻管還真打算給些照顧:

“上甲四怎麼樣?”

隻管用的是商量的口吻,這大概也是一種客氣、優待的意思。我卻實心眼順杆爬了,自己都不知怎麼竟然冒出了這麼一句:“我先看看行嗎?”

隻管聽完我的話笑了,可能也是有點笑話了。

隻管40多點歲,後來得知,已經幹了20多年的管教了,也算是業內的資深人士,現在正擔任著本所監管甲區的區長。執業這麼多年,收的人應該早已數以十萬計了。大概象筆者這樣進牢房如同購置新居一樣,還要挑選一番的,迄今為止,還從來沒有遇見過。也是頗感詫異與驚奇,一時竟有些語塞了:“這……,有挑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