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道與茅之外,屋內的其餘部分全部由高出地麵不足一尺的“板兒”組成。“板”(口讀時要加以兒化),也是看守所牢房的特色。現在身在監獄裏勞動改造的已決犯一般都是一人一張床的,即使是雙層床,也是一人一個鋪位,而看守所裏牢犯們都是打通鋪般地睡在板上。“板”類似於家庭裏的炕,可比炕的用途要大多了。也可以說是如同還沒有學會走路的嬰兒所依賴的炕。除了用來睡覺之外,還是號裏全體人員全部活動--吃飯、休息、學習、娛樂等等的“舞台”,一切都要在其上進行。這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古人或是現代日本、韓國的生活習俗了。看守所的《在押人員守則》規定:“任何人未經允許不準下板。”馬道上靠近牢門一米的地方更是禁區,地上劃著兩條白杠以示區別,未經允許擅自靠近可以按待機脫逃論處。
由於“板”幾乎是號裏人全部生命活動的“舞台”,涉及到牢中生活的方方麵麵,所以由這一詞,又繁衍派生出很多相關的號裏使用的“專有名詞”來,如:“擦板”,好像居家裏的掃炕。“板布”,擦板用的廢毛巾,如同抹布。號裏是沒有掃帚拖把的,搞衛生都是就地取材用廢毛巾擦。同理,擦地用的叫“地布”,擦茅用的叫“茅布”。“鋪板”,也就是家庭裏俗稱的鋪炕,把被褥鋪在板上,準備睡覺了。這些名詞當中最典型最重要的要數“坐板”。不過,茲事體大,所以放在後麵單列一章細細分解。
“板”,確實是由木板鋪成的,高出地麵下麵承墊的是磚。一行行磚之間接近馬道的板邊緣的空間號裏人把它叫作“窯兒”。窯兒裏可以放幾個紙箱子,號裏某些有勢力的人用它來存放個人的物品。茅前麵約有二尺來寬、兩米長的兩塊板是活動的,可以打開,裏麵的空間也是一個窯,這是存放全號公用和號裏其他人東西的地方。
板上相對著茅的東南角有一個被摞,全號人的被褥白天都要疊放在那裏。外麵罩上一個所方統一製作的被摞罩,淺靠色,正中有一行巴掌大白色的仿宋體大字:XX市第一看守所。
板的麵積大約有24平方米,如果按照外麵一般情況下的睡覺麵積,每人兩平米的鋪位標準,板上最多隻能容納十二個人,可當時每個監號都超標。我進甲四時號裏就已有十五人了,我進去後剛好給它湊了一個吉祥數字“幺順”。再後來“新收”不斷湧現,幾乎天天進人,最多時甲四裏曾達到了二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