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以人為本:高教管理第一要務(1)(1 / 1)

葉文蘭俞軍良

(浙江工業大學工會杭州310014)

摘要以人為本是現代管理的重要核心,確立以人為本的高教管理理念是教育管理改革與創新的時代要求。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對人潛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和對人的自由與全麵發展的追求基礎上。高校管理的以人為本內涵就是對教師學生進行人本化管理,為教學科研活動創造寬鬆和諧的學術氛圍,達到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職員工為主體目的。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教管理要務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它隨著人學的研究已經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價值觀觸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到高校教育及管理各個層麵。現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思想不僅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起點和終點皆是“人”,而且還包括另外一層含義:即注重人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強調以人的生活條件來分析和解決與人相關的一切問題。“以人為本”核心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質,人類的一切活動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發展、享受等各種需要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把人作為手段與目標的統一。

1.解讀高教管理下的以人為本內涵

“在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結構中,通過建立教育關係和教師勞動對象化而實現的人性發展,就是教育的本質”。高校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基地,這幾項功能都離不開與人的聯係、管理、教育等過程,故而,教育是人的活動,是以人為對象的社會活動,人是教育的主體。高教管理活動是一項特殊活動,它是通過管理人員與學生、教師的雙向互動進行的,要達到高教管理的良好態勢,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就必須以轉變高教管理理念為前提,以人為本,尊重人格,順應曆史與環境為出發點。在高校教學管理活動中,“以人為本”內涵體現在對學生和教師以及教學資源的人本化管理,“以人為本”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際關係及其影響,強調情感作用,在理論上表現為“人-人-人”關係,有別於傳統的“物-人-物”的高教管理模式。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教育是所有領域中與人關聯最直接、最緊密的,“以人為本”既是一種價值判斷,也是一種方法論,落腳點在“人”,歸根結底是為了人的全麵發展。即: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人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根本,新時期高校建設必須緊緊抓住“以人為本”這根準繩,努力促進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高校作為一種組織,具有與其他類型組織不同的特點,但也麵臨著和其他組織一樣的根本性問題,大學的人是具體的,學校的製度安排、政策選擇和校園文化建設、維護等,必須以教師、學生、學校管理人員這樣的自然人為本。

在大眾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以人為本”的具體內涵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麵:育人以學生為主體,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校辦學必須以人才為本,落實到具體的人就是以教師為本,以教師為主體,努力創造教職員工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幹成事業的社會氛圍,形成教育戰線朝氣蓬勃、充滿生機的發展局麵。

在高校倡導“以人為本”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和客觀要求。21世紀是強調“以人為本”世紀,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日益成為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創新是為了發展,發展是高校的終極目標,但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是為了促進師生的全麵發展,發展同樣也是一個手段,人和人的全麵發展才是最終目的,而發展需要有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隻有構建和諧高校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促進師生的全麵發展。

2.構建以人為本的高教管理理念

堅持以人為本,是要把人作為寶貴的資源和財富,通過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來滿足人的需求並促進人的全麵發展,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與核心所在。

作為以人為本中的“人”,既是高教管理的主體,又是高教管理的客體。人是有情感、需要、動機、個性等的生命體,對人的管理始終是高教管理的核心問題,是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率的關鍵。在高教管理實踐過程中,作為管理客體的人從來都不會被動、消極地接受來自高教管理主體發出的各種信息、控製指令的。故此,高教研究隻有從人出發,在充分研究人、了解人、充分滿足人的合理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障教學機製的正常運行,使高教管理達到預期目標和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