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與生活,學校特意建立的學生住宿輔導係統。低年級的學生生活在“住宿學院”,高年級的學生住在高級宿舍,這裏經常組織各種學術性、教育性、文娛性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專業學習、求職技能及進一步深造等需求。普林斯頓大學實行寄宿製度,目的是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不同階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觀念的人交融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特的文化教育氛圍,同時也使普林斯頓大學追求真理的精神對學生產生熏陶作用。學院結構有利於保持大學獨立和自治的傳統;各學院在交流與競爭中形成的學院精神是推動大學發展的一種重要的內在動力;各學院中實行的導師製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而學院內的所謂“學院式的生活”在塑造學生全麵的文化氣質方麵的作用更是其他任何教學方式都無法替代的。
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社會對大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學,如果沒有一流的科學研究,沒有卓越的科研成果,是很難得到世人的接受與學術界承認的。在這裏,教授的首要任務便是教學,必須一絲不苟,不僅要一絲不苟地對待講課,而且要一絲不苟地擔當學生的學術顧問。為了保持與教學第一線的直接接觸,校長本人甚至還擔任一定的本科課堂教學。
在學校工作會議成員的安排上,“主管校園的副校長是唯一不參加校長工作會議的學校高級領導,他在主管教學的教務長領導下工作,從而保證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學校並非不在意教師的科學研究,學校專門設有負責教師科研管理的研究部,不過其管理方針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學校的科學研究應該有助於教學。”
每個教師的科研計劃都必須送到研究部審查,以確保科研與研究者所在係的學科大致相同,並有利於研究者改善教學質量。同時,學校的教師也有意識地吸收本科生參與正式科研計劃,使他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高校通常僅限於研究生使用的尖端設備。這大大激發與增強了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
近年來,在《科學》、《自然》等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中,第一作者就有些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本科生。這種重視本科生開展科研的傾向也反映在大學的基本建設上。多元入學製度體現了學校對於教育民主化、多樣化的追求;學院住宿製度有利於形成和諧、有歸屬感的環境;導師輔導製度作為一種影響學生的過程,是學校培養一流人才的基礎;學術規範製度培養了一批具有良好學術規範和學術素養的研究者;國際交流製度融入了高等教育國際化潮流,是學校培養國際性人才思想的體現;獨立研究製度則彰顯學校對培養精英人才的認識。
3.6 女校長雪莉·蒂爾曼在2010年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節選)
最近,我在惠特曼學院參加了一個宴會,宴會上,一群大一新生問我,可否給他們這些剛進入普林斯頓求學的人一些建議。當然,這是“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致辭”的目的——提出一兩條寶貴建議,幫助你們在這所大學愉快並順利地完成學業。我承認,我在去年太激動了,一下子列舉了10件要著手做的事情,這讓2013屆的畢業生們在還沒開始他們的學業之前就足以累得趴下。汲取上次經驗——濃縮才是精華,所以,今年我想與你們一同探討兩條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建議。在普林斯頓1917屆校友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傑拉特的名為《崩潰》的論文裏,他寫道:“看一個人是否擁有高智商,就看他能否同時提出兩個相互矛盾的構想,並能夠使這兩個構想並行不悖。”在此次的演講中,我希望你們嚐試一下,因為我對你們非常有信心,相信普林斯頓大學的同學們能夠成功地通過菲茨傑拉特的“測試”,而且,我相信你們的能力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