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英才輩出:影響世界的普大人(3)(1 / 3)

7.6 克魯格曼縱論全球經濟

保羅·克魯格曼,是一位天才式的人物,最受人矚目的貿易理論家之一,現為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全球化堅定而又機智的捍衛者,繼弗裏德曼和加爾布雷斯之後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在美國經濟一片大好之時,警告大眾注意房價泡沫和經濟衰退,被英國《金融時報》譽為“口號和辯論”、“數據和模型”的大師。在學術領域對全球金融有影響力人物則大多出自美國高校及研究機構。

1978年,他去探訪著名經濟學家多恩布什(《宏觀經濟學》的作者),多恩布什的鼓勵使他找回了自信,他發現自己找到了打開成功之門的關鍵。他開始寫一篇關於壟斷競爭貿易模型的論文。當年7月,他把這篇論文提交到國民經濟研究局的暑期研討會上,參加這個會議的都是當時國際上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當他開始宣讀論文時,人們沒有加以注意,都在相互交談。漸漸地,大廳安靜了下來,人們停止交談,專心地傾聽克魯格曼的演講。克魯格曼一夜成名了!克魯格曼回憶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90分鍾。”接下來的日子裏,榮譽和金錢接踵而未,克魯格曼開始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發表演說,參加研討會,會見各式各樣的人。但是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在忙碌的應酬之餘,仍然潛心於學術研究。1982年,克魯格曼剛從瑞典的一個國際會議回來就接到費爾德斯坦的電話,邀請他去華盛頓任職,擔任經濟顧問團國際經濟學首席經濟學家。華盛頓的經曆並不愉快,他發現,在這個地方,好的分析者並不受重用,馬屁精倒是如魚得水。很快,他就產生了厭倦,不過,在華盛頓他又發現了自己的另一項才能:用簡明易懂的語言講述嚴肅的經濟學問題。1983年的總統經濟報告就是由克魯格曼主筆的。

華盛頓的一年使克魯格曼身心俱疲。很長一段時間,他既不做學問,也不問政治。不過在外人看來,他混得很不錯:年紀輕輕就成為終身教授,拿著豐厚的薪酬,常常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參加各種會議,甚至還寫出了幾篇挺好的論文。不過,克魯格曼的內心極為失落,他說:“和世界上99%的人相比,我沒什麼可抱怨的。但我的參照對象是同輩中最成功的經濟學家,我還沒有成為他們中的一員。”1987年,克魯格曼開始重新恢複了創造力,他寫出了大量高質量的論文——第三世界債務減免、歐洲貨幣體係的作用、貿易集團化。這些文章獲得的好評打消了他對自己研究能力的懷疑,他開始開辟一個新的領域——新貿易理論。這些成就使他獲得了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1988年,克魯格曼出版了《期望減少的年代》一書,該書一出版即在美國引起轟動。他與奧伯斯法爾德合著的《國際經濟學》成為各大學和貿易公司的標準教材。各大公司的總裁在看到他所著的書之後紛紛找上門來,請克魯格曼為他們作商業谘詢。為此,克魯格曼專門雇了一名經紀人,不是為了拉更多的客戶,而是為了提高價格,使商人們望而卻步。這段時期克魯格曼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課題——經濟地理學。他雄心勃勃地想把這個課題發展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並在這個領域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7.7 伯南克如何對世界施加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海嘯,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其任期的最後兩年內,對美國整個宏觀經濟、房地產市場以及信貸市場采取了過於寬鬆的政策所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伯南克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他是誰?他是如何登上美聯儲主席寶座的?美聯儲如何運轉,怎樣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在格林斯潘曾被認為是整個美聯儲化身的時候,伯南克要怎樣做才能顯示出其與格林斯潘的不同之處?他又將帶領美聯儲以及美國經濟走向何方?而在美國權威財經雜誌《彭博市場》首次推出的年度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中,其他因政策製定影響力入選的金融人物還有美聯儲主席伯南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