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這一章裏,我們將帶你了解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是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曾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有《墨子》一書傳世。
墨家學派和儒家學派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兩家。墨子和孔子被並稱為“顯學”的大師,是天下人學習的榜樣。“顯學”不僅指盛行於世而影響較大的學術派別,更是指文化內涵豐富、學術價值較高的學問。
墨子曾受過儒家的教育,他發覺儒家強調禮樂,主張厚葬久喪,這不利於人民,因而不滿儒家所提倡的繁瑣的禮樂,於是棄儒而去,創立了自己的學派。他主張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救世拯民,他是第一個不畏勞苦送教上門的教育家。墨子的教學內容很廣泛,這有利於人才的全麵培養。他很重視教授生產、軍事技能、自然科學知識和邏輯知識。他提出了教育上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等。教學方法有因時(材、人)施教、講清事物的所以然、以行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因戰爭連年不斷,社會動亂不安,麵對殘酷的社會現實,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墨子墨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生觀,即“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實現“兼相愛、交相利”,國泰民安的理想社會。墨學成為當時一支維護和平、實行兼愛的重要力量。要實現這一理想,教育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他認為教育是“為義”的活動,相信人可以通過教育得到改造。從墨子反複強調“有道者勸以教人”是仁者之事、“隱匿良道而不以相教”是不仁不義之事來看,他相信人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這也是他反複勸說別人去學習的原因。
墨子的思想學說博大精深,他的科學思想前無古人,他的軍事技術高於其他諸子。墨子要求弟子們開動腦筋,多加思考,注意學思並重。墨子論學更是看重實踐力行,提出“以行為本”“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等實踐性的原則。墨子認為出言必定守信用,行為必定要果斷,使言行一致就像與符節相合一樣,沒有出言而不實行的。他堅決反對僅停留於言談而不務實際。他特別重視實際教育,重視力行教育,重視身教重於言教的教育。墨子在教育過程中貫徹了實際性原則,在教育中提倡了理論聯係實際。
墨子教育的類別有哪些?
第一,社會教育。墨子從社會政治方麵著眼,認識到社會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隻有喚起廣大人民的覺悟,提高全民的素質,才能實現崇高的社會政治理想。
第二,學校教育。墨子很重視學校教育,他認為學校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墨者,為傳播墨學,興利除害而“摩頂放踵”“上說下教”。他的辦學宗旨是培養博學多能、文武兼備、能強力辦事並富有“有道教人、有財分人、有力助人”精神的“兼士”。他的教育對象主要是“農與工肆之人”,麵向天下,在民間廣泛招生。他的教育理想是使廣大民眾皆知為義,都有奮發向上以身殉義、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為他人利益而奮鬥的俠義精神。
第三,終身教育。學校教育僅僅是短期教育,墨子將教育延伸到學生的終身。
墨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第一,強學強教。墨子認為作學生的就必須強學,作教師的就必須強教。
第二,因材施教。墨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因人、因時、因事、因地的不同,而施於不同的教育。
第三,學思並重,提倡實踐力行。墨子在教學中很注重學思的結合,認為在學習時,不但要知其然,更要認真地思考其所以然。
大開眼界
耕柱是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總是被墨子責罵。有一次,耕柱又被墨子責備了,他覺得很委屈,因為他被大家公認為是最優秀的學生,但偏又常遭到老師的指責,這讓他很沒麵子。一天,耕柱很生氣地問墨子:“老師,難道我在這麼多學生當中是最差勁的嗎?以致於要經常遭到您的責罵。”墨子聽後,心平氣和地說道:“如果我現在要上山,照你看,我應該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為什麼不用老牛呢?”耕柱說:“理由很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回答得對,我之所以責罵你,也是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反複地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