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這一章裏,我們將帶你了解顏元的教育思想。他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顏李學派的創始人。他批判程朱理學脫離實際的書本教育,提倡“實學”“實用”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國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
顏元字易直,又字渾然,河北博野人。後因其室名“習齋”,學者稱其“習齋先生”。他出身貧寒,青年時期迫於生計,曾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勞動之餘即自學,初好陸、王書,後又篤信程朱,也鑽研醫術不筮、兵法及騎射技擊。24歲開設家塾,教授生徒,且行醫治病,以養家庭。35歲時曾依照“朱子家禮”居喪,通過親身實踐,深覺其“傷身害性”,不合人情,從而又篤信程朱,“窮理居敬”,一變而為崇尚“習行”,並改起學齋“思古齋”為“習齋”,以示決心與理學決絕。39歲後,教書博野楊村時,始定“習齋教條”20則,提出“習六藝”的主張。晚年主持肥鄉之漳南書院,設文史、武備、經史、藝能等科,顏元除傳授傳統的禮、樂、書、數及時文之學外,特別重視天文、地理、兵法、戰法、水、火、象數之學等,還命諸生習設禦技擊、舉石習力等,提倡“實學”,創一代“實學、實習、實用”的經世致用之學。
顏元一生從事教育工作40餘年,弟子遍天下。其著作主要有《四存編》即《四書正誤》《習齋記餘》《朱子語類評》等。在教育上,顏元認為理學教育所培養出來的知識分子,多是無用的腐儒,反對理學家倡導的閉門讀書、空談心性,專尚虛文的教育內容及學風。他從“經世致用”的觀點出發,主張教育要培養德才兼備,能“為生民辦事”的各級官吏和各行各業的專門人才。它不僅看到社會分工各有不同,也注意到學生存在著個性差異,他對傳統的“全智全能”的聖賢教育進行了改造,認為各行各業皆有聖賢。一技之長,一專之能,皆可為聖或為聖賢。因而主張因學生之材而施其教,通過“實習、實行”的實用教育,使學生各專其業,各得其用。其弟子往往各專一藝。
顏元反對理學家讀死書和死讀書,積極倡導主動習行和實學,強調文武並重,重視培養專業人才,力矯當時懦弱不振之風,開辟了向實踐接近的新方向。盡管他還有一定片麵性,有狹隘的經驗主義的傾向,但其思想對當時曾起過一定的啟蒙作用。
顏元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特點?
第一,批判傳統教育,尤其是批判宋明理學教育,這是實學教育思潮的一個顯著特征。他揭露傳統教育嚴重脫離實際的弊端;批判傳統教育的義、利對立觀;抨擊八股取士製度。
第二,重視人才。顏元十分重視人才對於治理國家的重要作用,指出:“人才者,政事之本也”,“無人才則無政事,無政事則無治平,無民命。”他把人才視為是治國安民的根本。
第三,顏元是以反傳統、反教條、反程朱理學脫離實際的書本文字教育的戰鬥姿態出現的。
第四,強調“習行”教學法,這是顏元在學術思想轉變後關於教學方法的一個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主張。
第五,重視農業知識的傳授,注重勞動在培育人才中的作用,這是顏元教育思想的又一個重要特點。
顏元的教學內容有哪些?
文事齋:課禮、樂、書、數、天文、地理等科。武備齋:課黃帝、太公及孫、吳五子兵法,並攻守、營陣、陸水諸戰法,射禦、技擊等科。經史齋:課《十三經》、曆代史、誥製、章奏、詩文等科。藝能齋:課水學、火學、工學、象數等科。理學齋:課靜坐、編著、程、朱、陸、王之學。帖括齋:課八股舉業。
大開眼界
顏元以大無畏的戰鬥精神,深刻揭露和猛烈抨擊了傳統教育,尤其是程朱理學教育,並在批判中創立了以“實學”為特征的教育理論體係。他主張學校為“人才之本”,必須培養“實才實德之士”,提出應該傳授包括諸多門類的自然科技知識,各種軍事知識和技能在內的“真學”“實學”強調接觸實際,從躬行獲得知識的“習行”教學法,重視向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等,顏元的這些見解在當時獨放異彩,別具一格,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他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有著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