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血性(2 / 2)

隻可惜,當時的欽宗皇帝,亦是多疑善忌之輩,明明已經強敵壓境之下,心思卻還是放在如何跟他的父親,當時已然退居太上皇的徽宗道君皇帝爭權之上,對於李綱這等前朝臣子,猜忌頗多,女真兵馬尚未及退盡,他便下旨罷黜李綱之職,自毀擎天之柱,終至汴京被破,自己也被女真人俘虜北去,飲盡了自身釀下的這杯苦酒。

趙構南渡,在建康即皇帝位之後,為收天下人望,亦重新起複李綱為第一任首相,然則李綱那銳意恢複、待機而戰的心思,卻終究與隻圖保得眼前這場富貴的他格格不入,是以李綱拜相不過數月光景,便旋即罷去,自此一代名臣,鬱鬱而終。

而李綱拜相之後,所發布的第一道政令,便是修建這座節烈賢良祠,祠中奉祀的人物不取前朝開疆拓土之名臣勇將,卻都是取的在對女真抗戰之時,義勇不屈之人。

當時亦頗有人對此表示難以理解,畢竟當時宋室宗廟神器,被迫南遷,淒惶如喪家之犬,江南之地,雖然風物繁華,然則終究是邊陲之地,可謂百廢待興,李綱相公原本便自聲威赫赫,被任為第一任首相之後,更是被時人寄以厚望,大家都覺得他應當立即著手建立政綱,穩定國本,恢複經濟民生,方為允當,卻是沒料到其第一道政令卻是建祠立廟,縱然不被人覺得他急於樹立自己一身身後聲名,至少也是置軍國要事於不顧,卻是急於這等不急之務,不免令人失望。

甚至當時與李綱誌同道合的幾位好友亦曾就此事或諫或勸,然而李綱在這一點上,卻是非常之堅持,在他看來,大宋要站住陣腳,銳意恢複,經濟民生固是根本,政綱國本自要扶固,然則眼下最重要的東西,卻是務須先正人心,正士氣。

大宋最缺乏的東西,不是安穩的朝局,更不是財帛子女,而是那敢打敢拚的精神,是那哪怕被人砍掉了腦袋,在腦袋掉到地上之前,也還要咬上對手一口的那分血性。

當日的大宋又何嚐缺過人,缺過糧,缺過軍餉,然而女真人一路南下,勢如破竹,鎮守大宋千關萬隘的軍將,到得後來竟爾是紛紛在女真人未到之前就自聞風喪膽,棄關而逃,竟自將那中原門戶,洞開給女真強盜。

甚至就在兵臨城下的時候,朝中主張遷都避禍,主張屈辱求和的,都還不在於少數。

是時雖則女真人棄汴京不守,偽楚之張邦昌自去僭號,請旨歸附,汴京實則已重歸宋室版圖,然則當時的天子官家卻是已經被嚇破了膽,無論李綱再如何拚死勸諫,都隻是一意龜縮在臨安一帶,甚至不敢巡行建康,更遑論還都汴梁了。

既然大宋的天子官家是如此盤算,形若大宋已然自棄江北,江南風物,六朝金粉,民風物性原本便要比得江北豪傑來得奢靡柔弱,這一幹君臣又都是喜奢而厭苦之輩,在這江南的和風之中浸泡得久了,隻怕那被國破家亡稍激起來的一點血性,也就轉瞬間消融無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