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布衣,範蠡第三次遷徙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陶地東鄰齊、魯;西接秦、鄭;北通晉、燕;南連楚、越)的最佳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根據時節、氣候、民情、風俗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順其自然、待機而動)以治產,沒出幾年,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我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
真正能有大作為的人,從來不與人爭名奪利,一個人究竟強不強,不是看你多出名,多有權多有勢,而是看你有沒有真正讓自己強起來的堅實的基礎和本事。隻有真正有本事的人才講究運籌帷幄,厚積薄發,修於內而成於外,才是真正讓人佩服的強者。
言行低調的人朋友遍天下
古人雲:“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要想給人的印象是言談微中,可以解紛;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微言大義,要言不煩;入情入理,顛撲不破;是令人醍醐灌頂,豁然貫通;是進入一種化境,化成一種本能、一種心境、一種風範;談話則誠而不偽,做事則實而不假;分析問題則切中要害,事則做到恰到好處;遇險則沉穩應付,對惡意中傷則有理有節;待人寬厚則克己,對己則時有反省;生活則趣味盎然,交友則切磋琢磨,持家則溫馨和睦,自行其道,自得其樂,行於所當行,止於所當止,舒卷自如,用藏隨意,不驕不躁,不黏不滯,富而有德,貧而樂道……其首先就要做到“言行低調,為人寬厚”,唯有以此待人,才能博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
因為人在社會上生活,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誤會,難免會形成各種各樣的矛盾,俗話說牙齒和舌頭還經常打架,何況人與人呢。如果人人都能寬容大度,寬宏大量,生活將是多麼地溫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是多麼地協調!
“將相和”的故事裏,藺相如對待廉頗的態度,是建立在國家政治基礎上的寬厚;生活中“大人不記小人過”,是建立在個人品格節操基礎上的寬厚;朋友之間“以後再不能說這種話、辦這種事了”的提醒,是建立在友誼感情基礎上的寬厚。
我們每個人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裏,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也不是離群索居的,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的話,那麼勢必會感到孤獨和無奈,所以就有了人與人相交的關係。也就是交朋友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交朋友是一種生活樂趣,也是一種心靈的愉悅。但是,我們和朋友交往,必須真誠相待,為人寬厚,這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我們對朋友要以誠相待,而不是兩麵三刀,背信棄義。為人處世,要保持一片純潔善良的赤誠之心。隻有這樣,你才會得到最真心的朋友。
與人相處就是要和朋友患難與共,仗義執言,兩肋插刀,這才體現了朋友的真實含義。如果你與朋友患難與共,當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你挺身而出,為朋友擺脫了目前的困境,隻要你的朋友不是冷漠的人,他們會感激你,而且會把你當成是自己的患難之交。因為人類的感情非常豐富,所以“義俠交友,純心做人”才是人生最深刻的哲理。
記得有一個朋友,她是一個沒有什麼城府的人,她對朋友總是以誠相待,如果哪位朋友有了什麼困難,就喜歡找她幫忙,隻要她能夠做到的,她就誠心誠意地幫助人家……她從來沒有把金錢看得很重要,所以當朋友向她借錢的時候,無論有多少錢,她都毫不吝嗇地借給人家,如果有時朋友忘記了還錢,她也不主動地向人家催要錢款。她有一位朋友的朋友在上大學的時候,家裏非常貧困沒有錢交學雜費,麵臨退學的邊緣。我的這位朋友得知情況後,主動為他交了學費,使他讀完了大學。而那位朋友也沒有忘記她的情誼,當他畢業工作以後,一發工資他立即把錢還給了她,而她卻把他的錢悄悄地還了回去。
雖然事情過去很多年了,可是朋友曾經資助過的那一位,卻始終沒有忘記這件事。每當他遇到她的時候,總是提起這件事,並充滿了感激之情,而我的朋友卻隻是一笑了之,也許在她的心裏充滿了一種自豪感,隻不過是沒有流露出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