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常心做平常事
要有好人緣就不能不重人情,但是要贏得好人緣並不一定要做出什麼大事,立多大的功勞,其實,注重細節,用平常心多從平常的小事入手,更能體現出你的做人做事的閃光之處,這同樣可以為你贏得好人緣。
孟嚐君的門客馮諼開始時因不被重用而滿腹牢騷,後來得到了孟嚐君的禮遇。孟嚐君的封地是一個叫薛的小地域,人口也不多。但還是產生了債務往來。孟嚐君在一次宴會中突然想起在薛地還有一些債未收回來。便問大家誰能幫他要回在薛地的欠款,大家都知道要債難,沒有人吭聲。這時,馮諼大聲說:“我能。”第二天馮諼去收債前,來給孟嚐君辭行,說:“我要去收錢了,東家需要買什麼回來嗎?”孟嚐君不耐煩地說:“你看我這兒缺什麼就買點回來吧!”
馮諼到了薛地,由於當地欠債的百姓無錢還債,就都不敢來見他,他就把債戶們都找了來,並買了好酒好肉真誠地招待他們,在一一核對完所欠款項後,他對大家說:“孟嚐君這次叫我來是專門來看望大家的,他讓我看看他封地的百姓日子過得是否好,如果日子過得仍然不好,無力償還的欠款就取消了,不再讓大家付款了。”然後他當著大家的麵,燒掉了所有欠條。薛地的人看到這一幕,均感激涕零,沒想到孟嚐君這樣仁德,個個歡欣雀躍。
馮諼兩手空空地回來了,孟嚐君對於馮諼如此迅速的回來感到疑惑,便不高興地問道:“先生這麼快就把錢收回來了?買回來什麼了?”馮諼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您說‘看家裏缺少什麼東西就買什麼東西’。我自己認為,您房屋中堆積珍寶,狗和馬裝滿了外麵的馬廄,家裏麵什麼也不缺。隻是缺少‘義’啊!所以我就私自決定為您把‘義’買了回來。”孟嚐君說:“如何買的義呢?”馮諼說:“現今您隻擁有小小的薛地,卻不像撫愛子女一樣地愛那裏的民眾,還像商賈一樣從他們那牟利。我私自妄傳您的命令,將債務賞賜給了所有的民眾,因此燒了他們的債券,民眾們高呼萬歲。這就是我所給您買的‘義’。”孟嚐君聽了沒有說什麼,隻對馮諼說:“先生請回去休息吧!”
過了幾年,由於種種原因,孟嚐君被罷免了齊國宰相的職位,隻能狼狽地回到自己的封地,這時薛地的民眾見到孟嚐君,高興地奔走相告,夾道歡迎,並表示願意擁戴他……孟嚐君非常感動,此時終於理解了馮諼的苦心。而這時孟嚐君養的一些門客大都背棄自己遠走,而馮諼依然留在自己身邊,孟嚐君便感慨地對馮諼說:“先生,我現在看到你給我買的‘義’了。”
也許有些人說這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不是什麼小事,對於家財萬貫的孟嚐君來說,區區的租金卻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而且家中的門客上千,上千個門客中的一個做出了如此平常的事,怎麼會引起孟嚐君的在意呢?要不是後來的失利,孟嚐君是不會體會到他的這一小舍換來的情誼的。
柔弱必勝剛強
做人就其低,做事才能就其高。正如老子所說的,弱小者必然會轉變為強大,強大者則必然會轉變為弱小。從而柔弱必然勝剛強就成了道的基本運動規律,同時也成為老子處世與處事的基本依據,老子也由此而提出了知雄守雌、堅守柔弱以避免“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而永葆青春活力和蓬勃生機的處事之道。
當然,老子之所以能夠得到這種柔弱必勝剛強的結論和處事之道,與他對於強弱觀的理解或者說與他的強弱觀也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在老子看來,玄的對立兩麵之間的差別不是絕對的或固定不變的,而是相對而言的,“其無正也”。如弱相對於強者而言才是弱,而相對於弱者而言就不再是弱而是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