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地低可聚水成海,人低則孚眾成王(1)(1 / 3)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

世間萬事萬物皆起於低,成之於低,低是高的發端與緣起,高是低的嬗變與演繹。低調做人正是一種終成其高,必成其大的哲學。諳通此一哲學的人方為大智之人,方成大價之身。

能屈能伸方顯強者之度

古今中外做出傑出成就或幹出轟轟烈烈事業的人,常常是那些能屈能伸的人。能屈能伸,剛柔兼濟,從來不失為男子漢大丈夫的氣度和風範。一時的低頭是為了長久的抬頭,正如暫時的退讓是為了更好地前進。有進有退,能屈能伸,這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那種一往無前、有進無退的人僅僅是村夫莽漢,表麵上英勇,實則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孟子也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對於眾多企求建功立業的人來說,命運之神近乎於虐待狂,它狠心地將人們投入一條粗糲恐怖的生命之途中,去接受種種凡人難以忍受的折磨……在這漫長而艱難的跋涉中,許多人支持不住中途倒下了。隻有極個別人受住這種煉獄般的考驗,成功地達到目的地。他們成功的關健,是因為手中有一根百折不撓的仗——能屈能伸。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著名的縱橫家。為了獲取功名,起初是用連橫的主張去遊說秦惠王,結果上了十次奏章也未被采納。他的衣服破了,錢也用完了,隻好灰溜溜地回到家。家裏人都瞧不起他,甚至妻子都嘲笑他。但他沒有灰心,連夜擺出幾十個書箱,終於構思出一個改連橫為合縱六國的謀略。

於是蘇秦去趙國遊說趙王,得到趙王的賞識,拜他為相。讓他到六國相約合縱,拆散連橫。這樣,蘇秦成了縱約長,佩六國相印,縱橫捭闔,名震天下。

有關這類例子,最廣為人知,最被人稱道的就是韓信的事跡了。韓信能受胯下之辱,並非他是懦夫,而是因為他有遠大的抱負,沒有必要為了和那幾個無賴鬥氣,而毀了自已的前程。後來韓信率領千軍萬馬,逐鹿中原,所向披靡,戰功赫赫,成為一代名將。

另一位是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勵精圖治,使越國日益強盛,最終滅掉吳國,稱霸諸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能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並不是僅憑自已過人的才貌所能做到的,而關鍵是她有一顆超出常人的堅韌之心。

如果心誌不堅、筋骨不壯、體膚不強、身無千錘、為無百煉,何能接掌大任,如果沒有做出大的貢獻,何來大的報償。

當然,所有這些“屈”的忍耐不是消極等待。在忍耐中做準備,才能積極地、能成大事立大業地忍耐。像蘇秦、韓信受辱不忘讀謀略之書;勾踐受辱不忘東山再起;武則天受辱不忘謀取帝位,這才是大忍,才是真正的能屈能伸。

現在社會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比比皆是。但不必為此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要想學會做人處世,首先要學的就是能屈能伸,在忍耐之中,你應該設法做出更大的成績,準備更充沛的力量,在時機來臨時,見機行事,迅速采取行動,一舉奏功。

做人要老成不要世故

要想在社會交往中,減少失誤,不斷進取,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努力使自己老練成熟起來。老練成熟的基本特征是:第一,能夠擺正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大節與小節的關係。既看到眼前利益,更看到長遠利益;要著眼於大節,不圍著小節打圈圈。老練成熟,就是胸有大誌,站得高,看得遠;有政治頭腦,有社會經驗,有知識,有學問;遇問題有主見,並能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答案。第二,能夠擺正現象與本質的關係,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對生活、社會、人生、人以及自己有較透徹的了解,不被生活中的人和事所迷惑,既不過高也不過低評價自己的能力,能夠得心應手地為人處事。第三,能夠擺正感情與理智的關係,既重感情,更靠理智行事。一事當前,能夠恰當地抑製自己的感情,不感情用事;能掌握自己的個性,使之適應於交往的需要,能駕馭自己的習慣,使之無礙於與別人的交往。

老練成熟,靠的是知識的積累,經驗的積累,而這些又往往在於時間的積累。也就是說,年輕人不易於為人處事老練成熟。唯其如此,要特別注意盡快地使自己老練成熟起來,抓緊時間,時間反過來就會讓步。

老練成熟,是社交中的“上乘”修養;而圓滑世故,則是社交中很壞的品質。圓滑世故的基本特征也可歸納為三條:第一,胸無大誌,悲觀厭世,玩世不恭,逢場作戲;第二,對人“耍心眼”,弄權術,使手段,搞陰謀;第三,四麵討好,八麵玲瓏,出賣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