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一個輕柔文弱的女孩的聲音,從我的心理谘詢專線傳來:“您好!馬老師。我是一個師範生,19歲的女孩。我們班上大多是女孩子,差不多是一個女生班了。我有一個好友,我們是同班的女孩子。以前我們不太了解,幾個星期以前才坐在了一起。我們就經常在一起聊天,說心裏話。我們的心是相通的,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感覺,我們的煩惱,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都是相同的。她經常幫助我,我很感激她,很在意她,很喜歡她。我也希望能幫她,總是想找機會跟她聊天。我發現和她在一起真的很開心,不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想著她,總盼望和她在一起。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同性戀?我真的很困惑,我很怕!”
“很高興你把心中的困擾和馬老師交流,我們的交流會對你有所幫助。”我說,“能夠很自然很坦率地描述一下,你和她在一起的感覺嗎?”
“她和我一樣,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我覺得和她在一起很開心。她說和我一樣,總是希望在一起相依相伴。可是,一想到如果我們是同性戀,就感到好惡心。您說怎樣才是同性戀?”
“你已經19歲,你知道性衝動嗎?”
“知道,看過小說中的描寫,自己也有過。”
“當你有性衝動的時候,指向男孩還是女孩?”
“男孩。”
我心中有些釋然,又問:“你能夠舉例說說你有過性幻想嗎?”
“有過,想像過和一個男孩在一起的情形。和男孩子在一起擁抱親吻,那種感覺一定很好。”女孩已經沒有了羞怯,坦率自然地說,“但是,我覺得和女孩子那樣是根本不可想像的。”
我心中進一步釋然,繼續問道:“你和她有過那種性衝動的感覺嗎?你們有過身體接觸嗎?”
“沒有,我和她沒有那種感覺。我們隻是有時候拉拉手,和一般女孩子一樣,沒有什麼感覺,沒有過性的衝動。還有,她和別的女孩子在一起,我也不會吃醋……”
“你不屬於同性戀。”我終於明確地作出判斷,“因為,是否同性戀最明顯的標誌,在於性傾向是否指向同性。而你的性衝動是指向男孩子的,和你的女友在一起,你沒有這種體驗,所以肯定不是同性戀。”
“啊——我好高興,好輕鬆!”女孩長舒一口氣,轉而又問,“那麼,我們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個女孩愛戀另一個女孩,這是處於青春期女孩常常會發生的情況,並不一定就是同性戀。”我分析說,剛剛走進青春期的女孩,如果沒有勇氣和機會去表現對異性的愛意,就會先把這種愛意也可以說是性欲念,指向同性夥伴身上,從而替代性地釋放發育中的性欲望。特別是一些內向文弱、多愁善感的女孩,更容易在同性這裏,來尋求這種替代性的性能量的釋放和情感的滿足。從表麵看來似乎是同性戀,但她們內心深處的性意念還是指向異性的。女孩的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有人叫做“假同性戀現象”或者叫作“同性依戀情結”。有時候,在男孩子身上也會有類似的表現。隨著成長發育,隻要有了與異性交往的機緣,很容易把愛意轉移到異性身上,形成常規的異性之戀。因為你們班上男生很少,使你們缺少和男生交往的機會,再有,你又是文弱內向的性格,更多地和女孩子交往也就情理之中了。而青春的萌動,讓你們的交往中多了幾分纏綿和親密。這一切與同性戀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