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他邀我看電影。回來臨分手,他送我一份賀卡,要我回家再看。回到家裏,我小心翼翼地打開賀卡,當看到信上“我等的正是你”幾個字時,我驚詫了。天哪!我一直把他視為“忘年交”的呀!我茫然了。難道是我錯了?我該如何是好!
心理谘詢師點評:涉世末深的女孩,小B碰到發自老師的愛之箭,這不是她的錯。當然,也不必去貶損老師。一般說,未婚未戀的青年教師真誠地負責任地愛一個異性學生,從法律上,無可指責,從道義上講,也無可非議。即使是老師把學生那份友情,那種崇拜,誤解為愛情,也可以理解。問題的關鍵是,如果對老師僅僅是友情,僅僅是崇拜,那麼對老師的求愛,你該怎麼辦?請接著聽小B的故事:
我經過幾天的心神不寧之後,決定要去向他解釋,決不能一錯再錯。我在辦公室找到他,正好他一個人。我鼓足勇氣:“我,我想您是誤會了,真對不起!”說完,我一昂頭,快步跑了出來,管他怎樣,反正我解脫了,抬頭望藍天,好開闊!
心理谘詢師點評:舉止如此果敢,態度如此明朗,小B是了不起的女孩!中國有句老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你不想接受老師的求愛嗎?辦法隻有一個:當斷則斷,明確拒絕,毫不拖泥帶水。作為一名教師,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是一種天職,不必怕傷了他的心。一般說,隻要你明白清楚地講出自己的想法,亮明自己的態度,知書達禮的老師會理解你的。如果他不理解,仍然糾纏甚至打擊報複,那他根本就不配人民教師的稱號,他的求愛更是一文不值,你拒絕他更是拒絕對了。而優柔寡斷,拖泥帶水,隻能使雙方陷入更大的痛苦。
留下記憶:小C的故事——
我是一個愛上了老師的男孩。
還是我很小的時候,我媽媽去世了。自從初一,她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到了初二她又成了我們的班主任。她剛剛大學畢業,成熟美麗,比我大10來歲。雖說她是班主任,可是我一點也不怕她,因為我從心裏對她有一種特殊的喜歡和依戀。她很愛笑,笑起來好看極了。她還常常對我笑,我真高興。我平時喜歡在日記裏寫些自己的心事,她就經常給我寫評語,比如,不已物喜,不以己悲,抬頭看遠方,勝利屬於你!……到放假的時候,我就把那些評語剪下來珍藏。有一次春遊,我還和她照了一張合影。就這樣,我就在不知不覺中默默地暗戀上了她。我該怎麼向她表白?我怕,因為她是我的老師,表白了以後我怎麼上課呢?
現在我初三了,她還是我們的班主任,我開始很高興。後來我發現她對我越來越冷淡了,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腦子一片空白!在這岔路口,我不知該繼續追尋,還是該放棄?
心理谘詢師點評:小C是個純情的男孩,對老師的感情是純美的,是可以理解的。小C對老師的暗戀自然也有“牛犢戀”傾向。但如前所說,由於傳統性別角色意識的影響,“牛犢戀”更多是發生在少女身上。如果這種感情發生在男孩身上,往往除了牛犢戀之外,還有“戀母情結”的作用。戀母情結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來的,他認為在性心理的發展過程中,孩子的性要求要在親近的異性家長那裏得到滿足。兒子會對母親發生愛戀,愛母嫌父,叫作戀母情結。一般戀母情結隨著個體的成長會逐漸化解,但在特殊生活環境下,小C的戀母情結壓抑到潛意識中,轉化到了女教師身上。此外也可以看出小C的“心理母親情結”。誰都有渴望撫慰的需要。誰是滿足自己撫慰需要的最合適的人呢?當然是母親。於是,我們形成了對母親的依戀。但是,母親不能伴隨我們終生。所以,我們的潛意識裏就形成一個“心理母親情結”,把和母親形象相仿的起到了母親作用的人,當成心理上的母親。這個人可能是任何一個人。但在性別角色的分工中,女性本身就具有母性的特征。因此女性就容易成為別人心理上的母親。小C很大程度上就是把女老師當成了“心理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