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4保護好你的好奇心
漫天飛舞的種種常識定理、經驗、說教,把人的好奇心逼進狹小的世界裏。其實,有許多東西並非如此,隻要你保護好孩提時代的好奇心,最終也會步入成功的大門。
有這樣一則故事與大家分享。
一位母親盼星星盼月亮隻盼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
一天,她帶著五歲的孩子找到一位著名的化學家,想了解這位大人物是如何踏上成才之路的。知道來意後,化學家沒有向她曆數自己的奮鬥經曆和成才經驗,而是要求她們隨他一起去實驗室。來到實驗室,化學家將一瓶黃色的溶液放在孩子麵前。
孩子好奇地看著它,顯得既興奮又不知所措,過了一會兒,終於試探性地將手伸向瓶子。這時,他的背後傳來了一聲急切的斷喝,母親快步走到孩子旁邊,孩子嚇得趕忙縮回了手。
化學家哈哈笑了起來,對孩子的母親說:“我已經回答你的問題了。”母親疑惑地望了望化學家。化學家漫不經心地將自己的手放入溶液裏,笑著說:“其實這不過是一杯染過色的水而已。你的一聲嗬斥雖出自本能,但也嗬斥走了一個天才。”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愛孩子也要講究方式,科學正確地引導孩子,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才是最好的辦法。作為青少年,更要保護好自己的好奇心。
要保護好奇心其實很容易,隻要記得常常問“為什麼”、“然後呢”,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派上用場。例如用水彩寫生時,當紅色和黃色的水彩顏料混合變成綠色時,就問一下自己:“怎麼會變成綠色呢?”隻要養成習慣,就可以保持探索的感覺。好奇心和創造力密不可分,對工作的熱忱,可激起潛在的創造力,竭盡全力達到目標。
很多新新人類,因為喜歡看日劇,崇拜裏麵的偶像明星,為了要了解這些俊男美女的對話,也引發了學習日文的動機,最後也變為一個地道的日本通。有生意頭腦的人,還會利用日文的優勢與對日本的了解,做起流行資訊的生意,讓自己的口袋滿滿。也有許多電腦遊戲玩家,最後也變成精通電腦的高手,因為想讓遊戲玩得順暢,就要了解電腦的配備結構,想盡辦法組裝電腦、修理電腦,最後就變成了高手。想要在戰略遊戲中統一天下,除了熟悉合縱連橫的戰術,也得兼修內政,多多研究戰略思想史。一場遊戲,引來一場知識的追尋,不正是好奇心的驅動?
宋朝皇帝宋仁宗身旁的大臣洪太尉,因為好奇而偷偷打開了數十道封皮的伏魔殿,裏頭一百零八個魔君,則變成百道金光衝向四麵八方,成為一百零八位英雄豪傑,這正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的《水滸傳》所演繹的故事。而我們也可以在人生曆程中金光閃閃,最重要的是保護好你的好奇心,讓好奇心敲開生活的大門。
【提升思維】
以下是一種打破“習焉不察”心態的練習。國外思維訓練師稱之為“喬治熱身練習”,有助於認識日常習慣中的合理部分與不合理部分,逐漸培養我們的好奇心與質疑思維。
1在家裏看喜劇時,你會不會大聲笑出來?會不會跟在電影院裏看喜劇一樣頻頻大笑,而且笑得那麼放肆?為什麼?
2如果你穿70號的鞋,有一雙鞋標著66號,卻很合腳。你會不會拒絕買這雙鞋?為什麼?
3你第一次抽煙或第一次喝酒,是獨自一個人,還是跟其他人在一起?
4你有沒有向醫生請教過與醫藥無關的問題?為什麼?
5你喜歡歌劇嗎?為什麼?
6如果政府拿走你財產的10%,你會大發雷霆嗎?
7你的觀念與信仰是否跟父母相同?為什麼?
我們常常會把某些習慣視為理所當然,殊不知許多偏見就是這樣形成的。請想一想,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項目,有“最佳男演員獎”和“最佳女演員獎”之分,為什麼?有什麼道理?
是不是該頒獎給“最佳白人男演員”、“最佳黑人男演員”或者“50歲以上的最佳女演員”?這種獎聽起來不是很荒謬嗎?沒錯,但是以性別來劃分獎項的“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不也一樣荒謬嗎?但是我們願意接納它,其原因不外乎習以為常,從沒想過要質疑。如果一件事情在我們生下來時就已經存在,我們自然會把它納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英國沒有王室,難道英國人會在投票時,把設立王室列入其中嗎?
該如何避免習以為常、不加深思的毛病?該如何養成遇事多思考,認識自己也認識別人的習慣?這就需要“質疑”,創新思維的關鍵即在於此。看報時經常看到“男,32歲,白領”,或“女,50來歲,少數民族”等描述,出於下意識,我們往往會根據性別、年齡、種族,做出種種判斷和假設,從而導致偏見。請做個練習:列出一張單子看看自己的日常習慣,對其中的每種習慣提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