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革命的一生,學識淵博,嚴於責己,決不滿足,八十一歲尚且努力,難道我們不應該以吳老為榜樣,更加勤懇地學習和工作嗎?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自古以來學習的真理,隻有虛心學習,才能彌補過失。
林巧稚一生謙虛好學
林巧稚是中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經她的手,不知有多少嬰兒順利地降臨人間。不論是早產、難產還是各種複雜的婦科疾病,她都能做到診斷準確,妙手回春。早在新中國誕生之前,她就已經造詣極高,譽滿中華了。
她學的是西醫。
有一次,一位婦女前來看病。這位病人已被別的醫院確診為癌症,家屬懷著最後一線希望請林巧稚複查,看看是否還有什麼辦法。
醫生是不能講假話的。林巧稚經過各種化驗檢查,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進行判斷,最後不得不搖頭歎息,告訴病人的家屬:“確實是癌病,而且到了晚期,無法手術切除,隻能服藥拖延了。”
“您看還能活多長時間?”家屬問。
林巧稚想了一會兒,說:“要不了兩年。”
家屬感謝醫生交了底,扶著病人回去了。
林巧稚的病人很多,她不可能時刻記掛著每一位患者。
過了四年,她忽然想起了這件事,便去信向家屬了解情況。不料,回信到了,信上說,那位癌症病人仍然活著!
這簡直是一個奇跡!為了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林巧稚親自跑到患者的家裏去了。
大夫登門拜訪,患者非常高興,她告訴林醫生:“這四年來,她一直看中醫,吃草藥。”
“感覺怎麼樣?”林醫生急問。
“還好,不光走路沒問題,我還能做飯、洗衣服、看小孩……”患者回答說。
林巧稚用拳頭捶著自己的頭,大聲地自責:“哎呀,我是多麼蠢啊!”
從此,她一麵同患者保持聯係,一麵開始思索:看來,光當一個好西醫還遠遠不夠,中醫中藥不可忽視。中醫和西醫,好比鳥兒的雙翅,自己隻有一個翅膀怎麼成呢?
她開始利用一切業餘時間攻讀中醫書籍。
過了不久,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來了一位著名的老中醫,名叫王誌敏,林巧稚就拜他為師,從頭學起。王誌敏看病時,林巧稚坐在旁邊,仔細地觀察,認真地記錄,體會中醫的診斷奧秘。盡管王老先生的檢查手段極為簡單,但診斷結果卻與西醫往往相同,這更使林巧稚感到自己的不足,堅定了學習的決心。
學無止境,探索不息。在謙虛好學的林巧稚看來,知識的海洋永遠是寬廣無垠的。
中國科學院成立時,林巧稚是學部委員中第一個女同誌。按照人們通常的認識,她的地位已經很高了,她的學識水平早為海內外所公認了,然而她仍然把自己當成一名小學生。
有一年,協和醫院舉辦了一期中醫學講座,每周占用兩個晚上的時間授課。對於緊張工作了一天的醫生來說,要堅持聽課,困難是很多的。可是,人們發現,每次講座開始之前,總有一位頭發花白的女醫生趕到禮堂,習慣地在前排找一個位置坐下。開始講課了,她取出筆記本、戴上老花鏡,記得十分用心。
課講完了,授課人特意走到她身邊,笑著說:“林醫生,您是專家,如果發現我有講得不妥的地方,可得及時指正呀!”
林巧稚慌忙起立,說:“可不要這樣,我今天就是你的學生,一名普通的學生。你要是太客氣,反而叫我難為情。說到專家,也是相對的,你專在這一點,我專在另一點,我們都不可能是全才。如果檢查我的全部醫療記錄,也有不少誤診的例子哩!”
接著,她講出了曾給一位癌症患者宣判“死刑”而未死的病例……
林巧稚謙虛好學一生,她終生未嫁,直到逝世前,還在不停地學習、工作。
謙虛好學的林巧稚始終相信,知識的海洋永遠是寬廣無垠的,隻要肯用功學習,就不怕學不到東西。
徐海東兩次要求降職
徐海東是中國著名的將軍。他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曆任紅軍的團長、師長、軍長、軍團長等職,參加過著名的平型關戰役。
1930年3月,徐海東被調到紅軍某部的三十八團當團長。在一次戰鬥中,他負了傷,被送進紅軍醫院動手術。
他在醫院裏躺了一個月,後來怎麼也住不下去了,便對醫護人員說:“不成,我受不了這份清閑,得到前線打仗去。”
醫生勸阻說:“再安心地養養吧,哪有這麼快就出院的?”
“可是,我的三十八團天天在打仗!我不能丟下他們不管……”
“想出院也沒人送你,你自己的腿有毛病,走不了。”
“給我借條毛驢好不好?”
“我們問過了,借不到。”
“好哇,看我能不能走路!”徐海東找了一根樹枝作手杖,一拐一拐地尋找部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