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了師指揮部,師政委對他非常熱情,但是不許他去團裏,讓他在師裏休息。
他對師政委說:“我早就休息好啦!”
“休息好了也不能去,可以幫助師部幹些事情。”
師政委到底是什麼意思?徐海東一時摸不著頭腦。過了幾天,有一位幹事悄悄地告訴他:“自你走後,又給三十八團派去了新團長,人家指揮得也不錯……你明白了吧?”
“我還是不明白。”
“你怎麼連這點道理也不懂,一個團怎麼可以有兩位正團長呢?”
“那我可以當副團長,協助正團長呀!”
“這個……”那位幹事吞吞吐吐地說下去:“你是受傷離隊的,又沒有犯錯誤,組織上不能把你降職使用。我看,還是乖乖地等著吧。”
“要等到什麼時候?”
“等到某團的團長犧牲了,再派你去唄!”
徐海東再也聽不下去了,馬上找到師政委,說:“戰士們天天在流血,我們還講什麼正呀副呀,在這裏繞口令。我堅決要求回三十八團,當副團長。如果不成,下去當營長……”
師政委見他這樣坦白赤誠,不計升降,便接受了他的請求,派他當副團長去了。
他與團長合作得很好。每當憶起逗留在師指揮部的日子,他就感到好笑;一位能征善戰的指揮員,非得留在師裏“待分配”,這不是硬叫鋼刀閑著生鏽嗎?
徐海東主動請求降職不止一次。1934年11月,他正在擔任紅二十五軍的軍長。有一天,黨中央派程子華同誌來到軍裏,協助徐海東工作。徐海東發現程子華不僅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對黨中央的方針路線理解得深,看問題出點子處處比自己略勝一籌。他就想,這樣子不行,我得聽程子華的!
有一天,他突然對程子華說:“喂,咱倆調一個過好不好?”
“怎麼個調法?”程沒聽懂。
“你來當軍長,我當副軍長。”
“這可不成,我們得服從中央的安排。”
“這個你不用管,由我來辦嘛!”
隨後,徐海東給黨中央寫了一份報告,詳細地陳述了自己的意見,並說這樣做好處很多,在大敵當前的時刻,一切應從實際出發,什麼資曆、名分都是一些沒用的東西,根本無需考慮。
黨中央批準了這個建議。
徐海東參加革命不圖當官,坦蕩無私,虛懷若穀,視名利如鴻毛的美德,給紅軍戰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偉人總是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個人利益放在次要位置,無論犧牲什麼,都會毫不吝惜。
田家英忠誠守信
田家英同誌,於1948年為毛主席當秘書,曆時18年。他多年來在領袖身邊,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工作,竭心盡力,誠實守信,表現出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晚年在病中奉詔南征時留下的悲壯詩句,也是田家英同誌的座右銘,更是他一生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的寫照。
田家英同誌的一個特點是默默奉獻,甘做無名英雄。做為毛主席的秘書,工作的繁重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多年來凡是毛主席需要他做的,事無巨細,他都盡力而為,兢兢業業。從起草文件,下鄉調查,受命某項工作,處理信訪直至“掌璽”,保管存折。這些瑣碎、幕後的工作不知耗費了田家英同誌的多少心血。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毛主席從衣袋裏掏出開幕詞,抑揚頓挫地念了起來。開幕詞不過兩千多字,據記錄曾被34次熱烈掌聲所打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算開幕詞中的精彩段落,曾被作為“毛擇東格言”反複引用。當代表們讚許這篇開幕詞時,毛主席卻坦誠地說道:“這不是我寫的,是一個少壯派叫田家英。”
田家英同誌的另一個特點是正直坦白,真誠地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全國解放伊始,群眾出於對領袖的無限信賴,給毛主席的來信雪片般飛來。田家英對每封來信,都仔細收看,並擇要送呈毛主席。田家英在毛主席身邊,不知替他處理了多少封人民來信。他認為這是黨和人民之間的重要的聯係渠道。毛主席對他的工作十分滿意。後來田家英一人已無法處理每日成百上千封人民來信。田家英為此寫了專門報告,建議各級領導機關應指定專人或成立專門機構認真處理人民來信。報告得到了毛主席的讚許,經毛主席的批示後,全國各地都逐步建立了信訪機構,其間凝聚了田家英同誌忠於人民的一片真情。
田家英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還表現在他表裏如一,絕不趨炎附勢,見風使舵。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田家英同誌對當時的“左傾錯誤”是有看法的。當彭德懷受到毛主席的激烈批判以後,田家英同誌沒有“見機而作”。他集了一副對聯:“四麵江山來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廬山會議期間,他還表示過,他如果離開中南海時準備向主席提三條意見:一是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二是不要百年之後有人來議論;三是聽不得批評,別人很難進言。這些切中時弊的意見險些使田家英陷於滅頂之災,隻是由於劉少奇同誌的保護,才使其幸免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