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維強調,在適當的時候,要常常向自己輸入正麵積極的言辭。例如,一早起床,就自我提醒1次,疊被時再重複1次,洗臉對鏡子作第三四次提示,走路、等公共汽車是第五六次。每天一有空閑就自我肯定一番,自信自然而然深深在心園裏紮根,沉睡的機能也一定會清醒過來,發揮它強大的潛力。
柯維說,許多哲學家曾經說過,人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但他們大多數都不曾指出人類能夠自主命運的真正理由。說真的,人之所以有主人的地位——尤其是經濟主人地位,能夠駕馭環境,自主成敗,是因為他可以運用潛意識的力量,特別是自我暗示這個工具。
而自我暗示,就是自我形象的創造或改造了,你創造自我形象,自我形象創造財富——你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造命人”。
柯維指出,在學習自我暗示時,要牢記五大原則:
(1)簡潔。
你給自己製定的精神標語要簡單有力。例如:“我越來越富有。”
(2)積極。
這點是極重要的。如果你說:“我不要受窮”,消極的語言會將“受窮”這個觀念印在你的潛意識裏,因此,你要正麵地說:“我越來越富有。”
(3)信念。
你的句子要有“可行性”,令你心理不會產生矛盾與抗拒。如果你覺得“我會在今年之內賺到100萬英鎊”是不太可能的話,選擇一個你能夠接受的數目。例如:“我今年之內會賺到5萬英鎊。”
(4)觀想。
默誦或朗誦你自己定下的語句時,你要在腦海裏清晰地見到自己變成理想中的那個人。你永遠不會致富,除非你能夠在腦海中見到自己富有的模樣。
(5)感情。
觀想自己健康,你要有渾身是勁的感覺;觀想自己創富,你要有豐富人生的感受。當你朗誦(或默誦)你的語句時,要把感情貫注進去,否則光嘴裏念著是不會有結果的,你的潛意識是依靠思想和感受的協調去運作的。
柯維說,人的思維就是一個有目標的電腦係統。縈在你頭腦中的潛意識,就有如電腦程序,直接影響這個機製運作的結果。如果你的潛意識中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你會不斷地在內心“熒幕”上看到一個垂頭喪氣、難當大任的自我;聽到“你是不長進、沒有出息”這一類的負麵信息;然後感受到沮喪、自卑、無奈與無能——而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會“注定”失敗。
另一方麵,如果你的潛意識中自己是一個成功人士,你會不斷地在內心的“熒幕”上見到一個趾高氣揚、八麵玲瓏的自我;聽到“你做得很好,但你會做得更好”這一類的鼓舞信息;然後感受到喜悅、自尊、快慰與卓越——而你在現實生活中便會“注定”成功。
學會自我減壓,避免精神疾病的困擾
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威廉·麥克德蓋爾說:“心靈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心理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健康不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應當重視心理健康,隻有身心健康、體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美國學者經過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都與心理上的壓抑感有關。學習和掌握一些心理學方麵的保健知識,戰勝壓力,遠離煩惱,保持愉快的情緒,心情舒暢,樂觀開朗,可以讓人保持健康和活力,而且受益一生。
哈佛大學的多位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指出,世界正麵臨精神病危機,這種疾病不僅損害人的健康,而且給商業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避免精神病困擾的重要措施,就是學會自我減壓,努力發展健康的心理。
幾年前,哈佛大學又發生了一起研究生自殺事件:27歲的化學係博士研究生詹森·艾爾特姆在校園裏服毒身亡。這是1年之內該校發生的第3起研究生自殺悲劇,引起了美國教育界乃至整個美國社會的震驚和關注。
艾爾特姆在遺書中披露,他是因“不堪精神上的巨大壓力”而決定放棄自己生命的。他還強烈批評了學校一貫僅給每名研究生配備一名導師的政策——由於研究生的成績、表現、畢業後的推薦書,甚至須學幾年才能拿到博士學位都完全由導9幣一人說了算,一旦師生關係不融洽,學生的前程就異常渺茫了。由此,他建議校方今後能給每名研究生配備由幾名導師組成的“導師委員會”。他還強調,如果有“導師委員會”,他絕不會選擇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