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領導能力是成功者高度評價的個人特征之一。對於許多人而言,具有領導能力的經曆在幼年就已顯現。
曆史總是記錄那些具有超凡領導能力和領袖氣質的人以及他們帶領民眾度過艱難歲月的史詩般的故事。領導能力就成了每個渴望青史留名的人進入曆史殿堂的敲門磚,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光彩照人的領袖,但很少有人不曾如此幻想過。
弗蘭克爾教授的建議是:領導能力來自生活中的培養,領袖氣質來自於勇於對自己和他人承擔責任的氣魄。
6.社會活動能力
如果說前麵5種能力基本上屬於實力範疇,人際交往能力則是盡量把前麵諸種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如同向一個水壺裏裝水,能夠裝多少水由水壺大小決定,但是將一個水壺裏的水倒出來的技巧,則決定著你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被利用、被承認。
在現代社會,知道如何說的能力對一個人是至關重要的。技術進步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彼此交往、互相溝通,以期拋開成見,讓社會和生活更加和諧,避免衝突和誤解。
弗蘭克爾教授還特別強調,關於人際交往藝術方麵的書已有不少,但很少有人能從中受益,因為這種能力不是從書本中學來的,人際交往本無成法,也無定法,它需要在日常交往中悉心體味,方能有所造詣。
社會工作能力至少秘夯數一樣重要
美國各大學錄取學生要看三方麵的成績:一是學生長期的學習能力,就是初中開始的成績;二是全美國的統考成績;三是社會工作能力,這也是美國大學錄取學生中最重要的條件。比如,學生在校期間有沒有組織過一些活動,有沒有做義工等。
哈佛始終堅持一貫的原則,它所培養的人必須能夠真正服務於社會,因此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就是哈佛學生的必需功課,學生們在校期間絕大部分都堅持對社會的義務服務,到附近的老人院去照顧老人,有的人則去中小學輔導功課,或到醫院去做看護,也有給新移民輔導移民法。
美國的初中還是固定分班上課,一進高中就完全不同了,自由選課,沒有固定的班級和教室。像大學生一樣,一堂課結束,學生背起二三十斤重的大書包,奔向各個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課。下了這堂課,又分散到各個不同的教室去上課。這樣一來,好朋友隻有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才能碰個麵,或者隻有一兩門課是在一起上的。
不同的老師在不同的課堂上使用不同的教材。教不同的內容,給學生不同的分數。這些分數不管是否公平一致,都會被學校記錄下來,寫在成績單上,最後作為進大學的參考分。
美國沒有一個統一的大學入學考試,各個大學有自己的招生標準、收費標準。當然,在學術標準方麵,美國極具權威的普林斯頓大學考試中心製訂了一套供全美使用的考題,叫做“學習能力傾向測驗”(Scholastic Aptitude Test,簡稱SAT),每個高中畢業生報考大學,都要有這個成績。
SNI、的成績是每所大學錄取新生必須參考的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的指標。
SAT分為兩大部分,數學和英文。每一部分滿分為800分,一共1600分。這個考試主要是測驗學生在學術上的傾向是文還是理,在計算能力、邏輯分析、閱讀理解、文字表達、語法詞彙等方麵的能力如何。SAI、每年考4次,每次的題目不同,程度相同。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隨便參加哪一次考試。考壞了也沒有關係,還可以補習之後再考,考幾次都可以,用最好的一次成績去報考大學。
美國的中學生有的在八九年級就開始參加SAI、預備考試了,10年級或11年級開始考,12年級時就可以拿出其中最好的成績去申請大學了。
在美國,越好的大學對SAT要求的最低分越高。例如,某年幾個名校對SAT分數的最低要求:哈佛大學(1390~1580分);斯坦福大學(1310~1520分);耶魯大學(1360~1550分);普林斯頓大學(1350~1550分);麻省理工學院(1370~1540分);加州理工學院(1430~1580分)。
前麵講過,SNR是美國大學招生的重要參考指標,但不是唯一的指標,高中三年各科的學習成績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的SAT考了1500分,平時作業成績很差,學校也會優先考慮那些高中時代學習成績穩定、紮實的考生。
除了學習成績之外,哈佛大學錄取新生時,特別注意學生的領導能力、特殊才能、音體美造詣、社區服務、國際精神等等。所以,美國的中學生如果想上好的大學,除了學習成績要好,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樂隊、運動隊、社區服務等方麵活動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