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追求傑出的人都需要培養卓越的領導力(1)(1 / 3)

“培養領袖的使命,是我們辦學的巨大驅動力:追求卓越,將高遠的戰略與傑出的人才相結合是哈佛商學院成功的核心。”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往往會在第一堂課上提醒學生:領導者分為兩種:一種是僅僅擁有被政府、公司、組織等賦予正式職權的領導者:另一種是自己建立”非正式”權威的領導者。在哈佛人的眼中,隻有後者才能被稱作具有“領導力”。領導的本質就是在認識一個真實世界的過程中。不斷觀察自己和別人。充分表達真實的自我。並且將自己的目標和別人的願望相結合,最後真正實現目標。不僅僅是擁有正式權威的領導者需要樹立良好的形象、贏得別人的支持,那些沒有法定權威、但是希望追求卓越、成為領導者、擁有領導力的人更應該這樣做。

同時提高自己的軟實力和硬實力

什麼是領導才能?一個人怎樣才能領導別人?關於這個題材的書很多,但適合做教科書的太少,要麼理論性很強,可讀性很弱;要麼可讀性很強,理論性很弱。

於是,2004年,約瑟夫·耐從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退任後,便想寫一本既有可讀性,又有理論性和嚴謹注解的書。耐是肯尼迪政府學院的著名教授,主要研究國際關係。耐有豐富的領導經驗,除了1995—2004年期間擔任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還在克林頓政府中擔任過國防部助理部長。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終於在2008年出版了凝聚自己思想精華的著作:《領導的能力》。他在書中闡釋的很多理論和原則,對於每個追求卓越的哈佛學子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個人怎樣才可以領導別人呢?傳統的模式是“胡蘿卜加棍棒”:順我者會得到好處,逆我者會得到懲罰。

耐認為,擁有資源並不一定就有權力,就可以領導別人。領導力取決於個人的性格特點,脾氣秉性,此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場合。

耐舉例說,丘吉爾現在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領袖之一,而在1940年上半年以前,他被認為是失敗的、不稱職的領導;在1945年被認為是領導二戰勝利的大英雄,但很快就在大選中失利,丟掉了首相的位置,但在1951年又被選為首相。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個人素質和秉性並沒有變,變化的是環境和場合。

在研究領導力方麵,有一種理論偏重於強調個人才能、性格特點和領導魅力等等。

其中,“巨人理論”就說,公司領導和政界領導總體來說比普通人身高要高幾英寸。還有人計算,平均每高1英寸,就意味著年薪高幾萬塊錢。

但最強有力的反例就是法國的拿破侖,他的領袖地位和領導才能是無可置疑的。現在有不少女CEO,她們的出現引起了“女巨人說”:女性在某些方麵比男性強。但耐認為,這些理論都是通過性別把人看死了,不具靈活性。還有人對遺傳基因和雙胞胎做很多研究,得出結論:人的成功1/3取決於先天基因,2/3取決於後天培養。

在國際關係領域,耐創建了“軟實力”和“硬實力”的概念,在書中,他把這兩個概念用於解釋個人的領導能力上。

他認為,有能力的高效的領導需要具有“聰明的實力”,也就是同時具備軟實力和硬實力。女性要想成為成功的領導需要更加像男人,男性要想成為成功的領導需要更加像女人。

軟實力指什麼呢?它包括三方麵的能力。

第一,情感智商,指你控製自己的情緒,並以此有效的影響他人的能力。領導了美國二戰時的著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是這方麵的典範,他的智商並不是第一流的,但他的情感智商卻是出類拔萃的;因“水門事件”黯然下台的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鬆則截然相反,他的智商一流,但缺乏對情感的控製能力。

第二,願景,即在現實的基礎上對前景的憧憬。美國現任總統小布什對中東有憧憬,說美國進攻伊拉克,迫使薩達姆下台,就可以在中東實現民主。但這個憧憬90%以上脫離現實,造成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災難。

第三,溝通交流。這不僅僅指口頭交流能力,還包括行為示範的能力。馬丁·路德·金通過講演感染人們,而印度領袖聖雄甘地則是行為示範的典範。

硬實力包括兩方麵:

第一,組織能力,即組織信息、組織人員的能力。商學院總是區分領導人才和管理人才。領導是可以巨大地改變現狀的人,而管理人員的功能是如何更好的維持現狀,使現行的機製更好的運轉。

耐說,美國前總統老布什沒有提出很大的願景,但他是非常好的組織者,把政府內部的信息處理和人員組織的井井有條,在外交政策方麵,他幾乎是半個世紀以來最有成績的總統;小布什則相反,非常有願景,但政府內部混亂,在外交政策方麵是半個世紀以來最糟糕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