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洞察能力,即審時度勢的能力,快速準確的認識判斷形勢,洞察對方的優勢和劣勢。
耐指出,還有一種能力比軟實力和硬實力都要重要,就是相機行事的能力——即決定在什麼情況下行動,在什麼情況下停止,恰到好處地處理任何事情的能力。
耐曾經問過一個很成功的CEO:“你什麼時候自己做決定,什麼時候谘詢你的高層團隊,集體做決定?”那位CEO回答:“如果一年谘詢他們3次,這些高層人員早就走了;如果一年谘詢他們18次,我的公司早就散了。所以,我谘詢他們的次數在這兩個數字之間。”
那麼,如何培養這些能力呢?耐總結了三條:第一,認識自己,即了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第二,多學習,學習別人的經曆和經驗,從中吸取營養;第三,多實踐,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然後,再實踐,再總結,如此循環往複,不斷提高。
毫無疑問,同時具備軟實力和硬實力的人,才能夠成為傑出的領導者。
培養經濟時代的領導者應具備的素質
領導力是近年來國際管理界的新課題。也是哈佛大學非常重視的研究領域之一。所謂領導力,是指一種能夠激發團隊成員的熱情與想象力,使之能夠與領導者一起全力以赴完成企業成長目標的能力。領導力倡導的不是由上而下的集權,而是由下而上、上下平等的合作精神。它不僅意味著對領導者能力的更高要求,更是傳統管理理念的巨大突破。“領導力就是榜樣”,他要求領導者必須“停止管理、學會領導”,以自己的親身實踐感召和激勵員工追求更高的目標,取得他們認為不可能的成績,並由此集聚企業的核心能量,實現企業長期、良性發展。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P·焦耳指出,知識經濟隻獎勵那些能夠把握機會、創造機會的人。知識經濟時代有兩個顯著特征:第一,變化的速度加快了。這是因為知識流動速度加快,不論是自然資源的運用還是生產力的提高都受到影響。
第二,競爭的強度增加了。一方麵,因為科技減輕了空間和距離對各方麵的影響;另一方麵,由於科技的革新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超越一般人,領先他們去了解科技、去認識全球市場的人才會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具體而言,知識經濟時代的領導者應該具備如下能力和素質:
(1)要有適應國際化的知識和能力。不管在全世界的哪一個市場,適應國際化變得越來越重要;經理人具備在國際化、跨文化環境中工作的能力越來越重要。
(2)要有思考科技問題的能力,要能夠看到什麼是真正的市場趨勢。
知識經濟所帶來的改變,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科技革新的影響。身為一個經理人,你必須知道公司到底在做什麼,必須知道科技給公司各個方麵帶采的影響。
其實並不是隻有具備科技領域背景的人才有能力去思考科技問題,雖然你沒有專業科技背景,但隻要你認為你可以去適應、去學習,你就能掌握科技知識,進而思考科技問題。
(3)作為一個領導者,他們要去適應並且具備新科技觀與世界觀,其他還有一些重要的人格特征,例如正直。領導者與人溝通的能力再好,他們也得要有信用,值得信任才行。領導者不僅要善於溝通,還要從根本上相信創造以及團隊合作的價值。
在實踐中有效地組織和應用知識
哈佛大學非常重視引導學生對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在哈佛商學院,教授會通過各種案例的討論讓學生自己領悟到:知識不會吸引金錢,除非把知識加以很好地組織和應用,並通過行動計劃為達到積聚財富的目標而努力。由於對這一事實缺乏了解,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人錯誤地去信仰“知識就是力量”。事實上,知識隻是一種潛在的力量,隻有在它被組織成明確的行動計劃,並引導向某一個明確的目標時,知識才會成為真正的力量。
許多人錯誤地認為,由於亨利·福特接受的“學校教育”很少,所以他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這些人的錯誤在於他們並不了解“教育”
(educate)一詞的真正意義。這個詞是從拉丁文的"educo"演變來的,意思是“抽出”、“由內部發展而出”、“因使用而成長”。它的意思根本不是去獲得知識和積累知識。一個有教養的人並不一定擁有很豐富的一般知識或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