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適於從文,有人宜於攻理。即使在同一領域,各個人也有各不相同的天性,有人善於粗線條的宏觀謀劃,有人善於細線條的細節表述等等。因此,每個人的成功決不會相同,但人人都能在隻有屬於自己的獨特位置上取得成功。
所以,不要看到別人成功而對自己妄自菲薄,不要錯把人家的期待作為自己的桎梏,能真正認識自己的隻有你自己,憑你的知識,憑你的經驗,憑你的直覺去尋找你的位置,你有著屬於你的成功,它在等待著你。
5.建立能獲得支持和“營養”的人際關係
最能增強你的良好自我形象感的途徑是使你感到你的生活中充滿著愛,這要通過你的努力去實現。向他人奉獻你的愛,你會得到他人的愛。
一個專為自己活著的人,不會有良好的自我形象感。
他人是認識你自己的一麵鏡子,你能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認識你自己。
這裏有著心力與性格的輝映、比較、反照與較量,你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深入而全麵地認識自我,使自己的腦中樹立起鮮明的自我形象。
要記住,在與他人交往中,不要被他人吞沒了自我。你不能忘記他人,但更不能忘記自己,沒有你自己,也就沒有他人。他人與你交往,是因為你不同於他;你想與他人交往,也是因為他不同於你。如果你忘記了自我,那也就失去了交往本身。要首先相信你的自我形象感有其存在的理由,然後,你才能在交往中不斷地完善與強化自我形象。
通過訓練自己獲得超人的魅力
有關名人的種種神話中,魅力與運氣是被談論得最多,也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我們不否認,幾乎每一個名人都具有某種使人喜歡,或令人傾倒的魅力。那麼,什麼是魅力?魅力從何而來?曾就讀哈佛大學的美國當代成名學權威理查德·博斯丁指出:魅力是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
許多人認為魅力與天才一樣是成名者釋放出來的一種主要力量。然而,事實是,沒有公眾的承認和接受,就沒有魅力。是公眾通過那些跟蹤自己喜愛的並已具備最起碼才幹的成名者,才發現了魅力是什麼。作為我們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我們所受的教育是,親近那些具有勝任、能力、果斷、友好、智慧和移情素質的人;同時也屈服於具有相反素質的人,如傲慢的人、粗魯的人和無視權威的人。這兩種正反素質,無論成名者占有兩種或幾種都會使他們披上魅力的外衣。
商人必須能夠協調他們下屬的活動;棒球運動員必須能貯存實力;政治家必須能熟記自己的演說詞;外科醫生必須能熟練地操持那些手術刀。
除了這些最基本的能力外,還有幾種類型的魅力是人人都能學到的。
那麼,一個人如何通過學習和努力獲得魅力呢?博斯丁為哈佛學子提出了如下建議。
1.通過形象設計獲得魅力
雖然我們公共關係公司的經理為了實現目標完成了有意義的轉變,但是創造魅力還可以動用更為極端的方法。
當汽車製造商約翰·托羅利恩在公眾前拋頭露麵時,他難以相信自己完全換了副麵容。這位大眾汽車廠的行政管理長官變得削瘦、頭發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