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學家童第周曾這樣告誡晚輩:“我們的事業,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所以,我們應該引以為戒,除了對自己的工作,養成少說多做的習慣外,另外更應拒絕一切個人感情與誘惑,謹言慎行,不該對人說的,不要對人說,否則一旦隱私泄露出去,影響的不隻是個人的身家財產,更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實在是不可不小心!
逢人隻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這不是心機,僅僅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而已。你也許以為做人應該光明磊落,沒有不能和人說的話,又何必隻說三分呢?其實說話須看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對方如果是不可以交心的人,你說三分話已經是不少了。這些道理,稍微有些閱曆的人都清楚地知道。
古人早有明訓:“言語傷人,勝於刀槍。”許多人常以“嘲弄”他人為樂子,也有部分綜藝節目的主持人,戲稱未能在比賽中過關的來賓“笨”,或嘲笑比賽者的長相“醜”。其中有些雖然隻是屬於玩笑性質,但總讓人覺得不妥,畢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批評,會使聽者產生不悅;因此,古人說:“喪家亡身,言語占八分”,似有其道理,真是叫人不得不謹慎。
法國巴黎有一名美食專欄作家,經常在文章中特別讚譽某家餐廳,或言辭批評某些餐廳的菜肴。有一次,此專欄作家在專欄中對一餐廳的菜色作出“像豬食”的評語,以致激怒了餐廳老板。該老板事後特別邀請此美食專欄作家去試吃“精致美味的佳肴”,不料美食專家吃完後臉色大變,暈倒在地,送到醫院時氣絕死去。餐廳老板被警方逮捕收押後,坦誠“設毒宴”下毒,他說:“批評我們的美食像豬食的人都該死!”這真是叫人瞠目結舌。
我們常常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監獄中有一個叫做禁閉室的房子,用來懲罰不聽話的犯人。房間不僅非常狹窄而且最重要的是那裏既見不到陽光又沒有人和你說話,你就這麼靜靜地呆著,一呆兩個星期或者更長的時間。實際上,正常的人即使是在裏麵關上一天都會覺得度日如年。因為人生性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沒有依靠,有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人為之瘋狂,所以人常常會沉不住氣。
正因為如此。許多擅長心理戰的高手才經常會利用“沉默”這張牌來打擊對手,也往往利用它來達到目的。
沉默並不是簡單的指一味地不說話,而是一種成竹在胸、沉著冷靜的姿態,尤其在神態上更是要表現出一種優勢在握的感覺,從而逼迫對方沉不住氣,先亮底牌。如果你神態沮喪,像霜打的茄子一般,隻能是山窮水盡的表現了。這隻是表達力量的一種技巧而不是本身就有優勢力量。
思想家說,沉默是一種美德;教育家說,沉默是一種智慧;文藝家說,沉默是一種魅力。是的,沉默就是智慧,它使人深邃,而深邃的人更趨向成熟;是的,沉默就是力量,它使人充實,而充實的生命才會永遠年輕;是的,沉默中有含蓄,它使人想像,而想像給予人的往往更多。
沉默既是一種氣質,也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品格。受挫時要學會沉默在沉默中鎮定,在沉默中反省,在沉默中堅強,在沉默中撞擊新的火花;成功時更需要沉默——在沉默中冷靜,在沉默中清醒,在沉默中尋找新的起點,在沉默中確立新的目標。
蔑視不是沉默,麻木不是沉默,昏睡更不是沉默……沉默是臨產前母腹中的胎動,沉默是爆發前地下運行的岩漿,沉默是春寒裏芽苞中萌生的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