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從口出”這句話,在以前相當流行。類似這樣的道德教條還多得很,什麼君子緘口啦,慎言啦,多言必失啦,等等。總之,都是叫人最好不要出聲,不要說話,不要發表意見。其實這些教條都是有它的社會背景的,在過去,政治不良,君主專製,平民沒有言論自由,誰要是言語不慎,批評了當局,或是得罪了權貴,常常就會招致殺身滅族之禍。這樣相習相沿,人們便以不說話當作一種美德,當作一種安全之道。可是一種合理的社會,不說話,不但不是一種美德,而且也並非安全之道。
為什麼呢?在合理的社會,人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和義務,對於一切社會的事情,是利是弊,應興應革,都應該提出批評,提出建議,誰要是一聲不響,坐視不言,那就是一方麵放棄了公民的權利,一方麵也是沒有盡公民的義務。在某一個時候,說話的人,往往是並不做事情的人,許多不做事情的人在那裏哇啦哇啦,空口說白話,高談闊論。所以多說話,還不如多做事。
可是到了現在,說話的人,就是做事的人。要做事,就不得不說話,說話也是為了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說話和做事結合起來,那麼就沒有什麼說多說少的問題。
在某些場合,說話就是做事,做事就是說話。例如學校的教師,政策法令的宣傳者,公共衛生的宣傳員,展覽會的講解員等等,都是用他說話的才能服務於社會,推動社會各方麵事業的進步與發展的。至於一般辦事的人,一麵做事一麵也要說話。交流經驗的時候要說話,交換意見時要說話,有所報告,有所詢問,有所批評時,都不免要說話。沒有這些種類的說話,或是應該說而不說,應該多說,而懶得說,都會妨礙事情的進行與發展的。
所以,我們要從心底掃清一切過去社會上流行許多對說話的不正確的看法,認識清楚說話的能力在現代生活中的真正地位。這樣,我們就很容易摸到說話的意義和學到說話的技巧了。
口才為交際錦上添花
口才在交際中的作用,那是更顯得重要了,人類的交際場,實在是人生生活的磨煉。不會應酬,人們都以為他是個呆子。所謂應酬,就是人在生活磨煉中所獲得的結果。
我們常見許多人會麵的時候,開始像下麵類似的談話。
甲:“哈哈,今天的天氣很不錯哪!”
乙:“是的,很好,哈哈!哈哈!”
甲:“你好嗎?”
乙:“托福,你呢?”
這樣的開場白,看起來很平淡,似乎沒有什麼內容的交談,但是你假如注意一下他們間的態度,他們的語調,這“哈哈”的兩聲,就表現著特殊的情感。這情感既不熱烈,也不冷淡,而是從生活中磨煉出來的世故經驗。一般人所說的閱曆,就是指這個。
你和人們交往,你在社會上跟一些人交際,接觸,自然你衡量別人,而別人也衡量你。我不知道你是拿什麼標準去衡量別人,但是我這裏卻可以告訴你別人衡量你的標準。當人們一看見你的時候,在他們的腦海中立刻起了一種反應,注意你的一切了,你無論笑一下,走動一下,或是微咳一聲,人家都當作是一種新奇的事情。
因為,他要斷定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個原因在哪裏呢?因為這表現出來的,有時候可以假裝而成,這樣,人們為了要獲得真實的結果,於是悄悄地走近你的身邊,含著微笑,一麵用眼光不住向你打量,一麵和婉地說:“先生!您貴姓?您是……這是您……”
多麼有意思呢?他讓你自己招供出來,這裏的答語就是衡量你的最厲害的標尺。如果你能從容不迫的向他還個禮,然後再和婉地對答他的問句,你介紹你自己,你再詢問他的一切,這樣,你將被他所重視,所欽敬。
有些人被視為老練、持重,有些人被認為輕浮、狡猾,也有些人被認為連人情世故也不懂,這都是口才所顯示出來的。
在社交場合裏,你稍一留心,就可以看出許多人當中,分類起來不外隻有三種:愛說話的,愛聽人說話的和看來不愛說也不愛聽的。第一類愛說話的,你若輕輕用一兩句話逗起他,他便會一直說下去。你隻要具備忍耐涵養的功夫,不管他說得有無趣味,仍能細細聽著,那麼他就大為滿意。即或你一句話也不說,也可能引你為知己。第二種愛聽不愛說的,這一種人,對談話很感興趣,生性雖不大好說話,但卻愛聽別人說話,人到非不得已時,話以少說為佳,因為聽話便當,說話而能討好卻不容易。但如今碰到了對頭,你若不說,這局麵就不易維持下去,那麼你就非小心從事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