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好的
打氣就是鼓勵,是一種幫助人樹立自信心的方式。
鼓勵的力量是巨大的。
下麵請看1960年奧運會中榮獲3枚金牌的美國田徑選手——費洛瑪的故事。
費洛瑪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個小城市,父母親都是黑人,家中有17個兄弟姐妹,生活並不寬裕。費洛瑪是幺女,天生就身體虛弱,到了4歲還不能走路,5歲時,她又患了一種很難醫治的病,連醫生都決定放棄對她的治療。但她的母親卻仍然不眠不休地照顧她,最後終於保住了她的性命。
雖然如此,費洛瑪的腳還是不能動,因此,她的母親又到處求人,打聽名醫。最後,得知在70公裏外有一位名醫,母親便立刻背上5歲的費洛瑪到那裏去求醫。
那位名醫告訴她母親,要她每天把孩子帶來按摩,3年以後可以痊愈。但是母親心裏想,這麼遠的路,怎麼可能每天往返呢?於是,她要求醫生教她按摩的技巧和方法。此後,除了每周一次的出診以外,母親每天都在家中為她按摩,一直持續了3年。8歲的費洛瑪終於能夠開始用腳走路了,也因此可以開始上學。她的哥哥見狀後,就說要教她打籃球,她也就跟著慢慢地練習。上了高中以後,她的腳不但完全好了,還入選為籃球隊員。
教練因對她的毅力非常感動,所以經常鼓勵、指導她,不久以後,她竟成為有名的“彈簧腿”了。後來,經由大家的推薦,費洛瑪又成為田徑選手,參加田納西州的高中田徑賽,得到了100米和150米兩個項目的冠軍,獲得了大家廣泛的讚揚。
當費洛瑪靠獎學金升入了大學後,遇到了不少強勁的體育對手。這使她非常泄氣,她認為自己已經很難再有所發展了。她回到家中後,把情況告訴母親,於是母親又鼓勵她說:“跟比你高年級的人比賽,輸是必然的,若你從現在開始一直鍛煉自己,等你到了高年級,還怕會輸嗎?”
費洛瑪聽了之後,就默默地認真練習了兩年,最後終於在奧運會的預選大賽中獲得100米和200米的冠軍,被選為正式的奧運能手,參加了1960年羅馬的奧運會。
想不到,她竟以11秒的成績創新了女子100米的世界紀錄,同時還榮獲了200米和4×100米接力賽的冠軍,捧回了3枚金牌,可稱得上是當時女子短跑的世界第一。
費洛瑪創造出了驚人的成績:她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得到3枚奧運會金牌的女選手。但誰能想象,她小時候是個連走路都有問題的女孩子。母親的鼓勵和本人的努力,促成了她的走路,由此可見,我們隻要下決心想做什麼事,就可能達到較佳的成果。看了這個故事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理由放棄任何希望了。
當然,也有人會提出:“要我們都達到費洛瑪那樣的程度,怎麼可能呢?”其實,說出這種話的人是沒有誌氣的。我們並不是主張每個人都要達到像費洛瑪那樣的程度,但至少我們可以做到她的幾十分之一吧。不能站起來的人,能努力到站起來就不錯了;能站起來的人,能努力到走幾步路也是可喜可賀的成績。
對於訓練人的說話信心和魅力,也是如此。至少,我們在眾人麵前演說或發言時,聲音要能讓靠近的一些人聽到;而自己所說的內容,至少要讓別人懂得一半的意思。一開始,隻要能達到這種程度,就算是踏出了第一步。有勇氣踏出第一步,就可以再踏第二步,一步一步地慢慢往前走,不出幾年的工夫,就可以有極大的進步。而若經過幾十年以後,自己再回頭看看,當初的出發點已經被拋得極遙遠了。這樣,我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在訓練說話的信心時,除了自己本身的努力以外,如果能得到他人的鼓勵(像費洛瑪的母親一樣)或者有一個好的座右銘,那就更能堅定人的信心,容易達到既定的目標。
有位著名的人物就曾痛切地說:“在被人讚美的環境中努力向上,比在被打罵的環境中更能成功。”可見,鼓勵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人的讚美能激勵自己奮發向上,勇往直前。
所以,我們在訓練說話的信心時,要設法尋找鼓勵自己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從自己的親朋好友、家庭成員中去獲得,可以從陌生的親朋好友以及其他所有人那裏得到,可以從書本、廣播、電視中去獲取,也可以從自己身上發現。如果我們能找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從他身上得到鼓勵和讚賞,或能找到一本委有權威且實用的書,從中得到一些鼓勵,那將對我們十分有用。
最後請記住:自己的力量加別人的鼓勵,也就等於成功的目標。
精簡有力度
1863年7月1日,美國南北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在華盛頓附近的葛底斯堡打響了。經過3天的鏖戰,北方部隊大獲全勝。戰後,賓夕法尼亞等幾個州決定合資在葛底斯堡建立國家烈士公墓,公葬在此犧牲的全體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