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金口才是成功的資本(5)(2 / 3)

第三,諺語太多。諺語本來是詼諧而有說服力的話,但諺語太多也不好。用諺語太多,往往會給別人造成油腔滑調、嘩眾取寵的感覺,不僅無助於增強說服力,反而使聽者覺得有累贅感。

諺語隻有在恰當的地方才能使談話生動有力。在使用諺語時,我們應盡可能使其恰當。

第四,濫用流行的字句。某些流行的字句,也往往會被人不加選擇地亂用一番。例如,“原子”這個詞就被濫用了,什麼東西前麵都牽強加上“原子”如:“原子牙刷”、“原子字典”,“原子”這“原子”那,使人莫名其妙。

第五,特別愛用一些詞。有些人不知是因為偷懶,不肯開動腦筋找更恰當的字眼,還是有其他方麵的原因,特別喜歡用一個字或詞來表達各種各樣的意思,不管這個字或詞本身是否有那麼多的含義。例如,許多人喜歡用“偉大”這個詞。在他的言談中,什麼東西都偉大起來了。“你真太偉大了”,“這盆花太偉大了”,“今天吃了一餐偉大的午飯”,“這批貨物賣了一個偉大的價錢”,等等,給別人一種華而不實的印象。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多記一些詞彙,使自己的表達盡可能準確而又多樣化。

第六,太瑣碎。許多人在談話的過程中瑣碎得令人討厭。

例如,講述自己的經曆本來是最容易講得生動、精彩的。很多人也喜歡聽別人講其親身經曆。但是,許多人講自己經曆的時候,一味地不分主次地平鋪直敘,覺得自己的所經曆,樣樣都有味道,都有講一講的必要,結果反而使聽者茫無頭緒,雜亂無章,索然無味。

講經曆或故事,要善於抓重點,善於了解聽者的興趣集中在哪一點上,少用對話。在重要的關節上講得盡可能詳細一些。其他地方,用一兩句話交代過去就算了。

第七,喜歡用誇張的手法。誇張的手法有一種引人注意的效果。不過,我們不能把誇張的手法用得太過分、否則,別人就不會相信你說的話。

在現實生活中,你不可能每次都說的是“非常重要”

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講“最動人的”故事或“最可笑的”笑話,因此,不要到處用“非常”、“最”、“極”

等字眼,否則,當你在無數的“最”中有一個真正的“最”

時,又怎樣表示呢?難道你能說“這件事對我是最最最重要的”麼?如果你真這樣說,別人聽了也會無動於衷,因為他們認為你是一向喜歡誇大的人。

除了上述七點之外,我們還應該注意自己在談話中的聲調、手勢、麵部表情等方麵,努力使各個方麵協調、得體。這樣,我們就能大大增強自己說話的吸引力。

不要害怕張嘴

能不能成為一個會說話的人,並不是由課堂上的成績來決定,而是根據平常周圍事物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不加掩飾地直接表達出來,往往很能令聽眾感動。

目前的你,應該不是想成為大政治家,靠辯舌來扭轉世界,也不是想成為隨機應變的名演員或廣播員吧!

大概也不是想做業績領先的推銷員,因為要想擁有一流的好口才,必須更努力很多倍,並非一般人都可做到的。

從前,在同事們相聚的歡迎會、歡送會等休閑活動中,敢上台唱歌的,大多數是歌喉不錯的實力派。因為那時候還不怎麼流行伴奏。當然,也有些人會在酒醉之後,亂叫亂唱一番,發出類似噪音的聲音,一直吵鬧到散會為止。

不過,有一個先生倒是每逢大家聚會時,必然會被眾多掌聲請上台。他完全無法拒絕大家熱情,隻好每次都唱同一首歌,那就是被同事們昵稱為“阿濱”的先生。

阿濱很聰明,每當別人要求他唱歌時,他總會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五音不全,唱起《五月的天空》。

不可思議的是,隻要阿濱的這首歌一唱出來,其他的美妙主旋律都因而失色,完全不能與阿濱的歌聲抗衡。

他總是那麼認真,正正經經地唱著這首一成不變的歌,不管走到哪裏都是這首。而且總是固定地慢半拍,當他開始唱“五月的……”時,速度還算正常,等唱到“天空……”就不自覺地慢了下來。

阿濱既不害羞,也不恐懼,仍然以他那認真的表情,繼續唱下去。

聽他唱歌的人,幾乎都笑彎了腰,在大家笑得快喘不過氣來的時候,阿濱仍然繼續唱著:△△△△“太陽……又上升……”△記號代表他唱到這些部分時,聲音的抖動。大家聽到這裏,更忍不住笑得前俯後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