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進行具體批評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不誇大,也不縮小,特別是在斟詞酌句上,絕不能再采用“老是”、“一貫”等極端絕對的字眼,也不要使用那種看似幽默實則尖刻的言語。

通常,在我們聽到別人對我們的某些讚揚時,再去聽一些比較令人不快的批評,感覺就會好很多。

其實大家的心理都是這樣。“忠言逆耳”,當然就是說聽著不舒服。這就好比是吃藥丸,外麵有糖皮,所以剮吃到嘴裏是甜的,沒有別的味,而且也很容易一口氣吐下去。於是藥物進入了胃,藥性發生效用,病症也就醫治好了。我們要對人說規勸的話,在未說之前,先來給人家一番讚賞,使人先嚐一點甜頭,然後再說我們的規勸,人家就也容易接受了。

我可以找出這樣一個例子,當人們使你不愉快時,批評、斥責,要比了解對方的觀點容易得多。也就是說,找出別人的錯處,要比找出對方值得稱頌的事容易多。

談論你自己所需要的,比談論對方所需要的,也顯得自然得多。所以你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點你別忘了,你不隻是要獲得書中的知識,同時要養成你新的習慣。你是在嚐試一項新的生活方式,那是需要時間和持久力,在每一天中實施的。

所以你要常閱讀這本書,把這本書看作如何溝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活用手冊。無論什麼時候,如果你遇到一個特殊的問題一諸如如何管理小孩子?如何使妻子順從你的意思?如何滿足一個氣憤的顧客?這都是些常會遇到的事,當你翻開這本書,試著去做其中的某項提議,說不定就會有奇跡發現。

一位學員,安娜·馬佐尼提供了與上述情形非常相似的一件事,所不同的是處理方式和結果。能上能下的馬佐尼小姐,是食品包裝業的市場行銷專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項新產品的市場測試。她告訴班上同學說:

“當結果出來時,我可真慘了。更糟的是,在下次開會提出這次計劃的報告之前,我沒有時間去跟我的老板討論。”

“輪到我報告時,我真是怕得發抖。我盡了全力不使自己精神崩潰,而且我知道我決不能哭,不能讓那些以為女人太情緒化而無法擔任行政業務的人找到借口。我的報告很簡短,隻說因為發生了一個錯誤,我在下次會議前,會重新再研究。”

“我坐下後,心想老板定會批評我一頓。”

“但是,他卻謝謝我的工作,並強調在一個新計劃中犯錯並不是很稀奇的。而且他有信心,第二次的普查會更準確,對公司更有意義。”

“散會之後,我的思想很亂,我下定決心,我決不會再一次讓我的老板失望。”

假使我們是對的,別人絕對是錯的,我們也不要讓別人丟臉而毀了他的自我。傳奇性的法國飛行先鋒和作家安托安娜·德·聖蘇荷依寫過:“我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抑一個人的自尊。重要的並不是我覺得他怎麼樣,而是他覺得他自己如何,傷害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給人一個超乎事實的美名,就像用“灰姑娘”故事裏的仙棒,點在他身上,這將會使他從頭至尾煥然一新。

假如一個好工人變成了一個粗製濫造的工人,你會怎麼做?你可以解雇他,但這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你可以責罵那個工人,但這通常隻會引起怨怒。

有一天,鋼鐵大王卡耐基想批評自己的侄女約瑟芬,他正想開始批評她,但馬上又對自己說,“等一等,戴爾·卡耐基。你的年紀比約瑟芬大了一倍,你的生活經驗幾乎是她的1萬倍。你怎麼可能希望她有與你一樣的觀點、判斷力和衝勁——雖然這些都是很平凡的。還有,你19歲時又在幹什麼呢?還記得你那些愚蠢的錯誤和舉動嗎?”

誠實而公正地把這些事情仔細想過一遍之後,卡耐基覺得約瑟芬19歲時的行為比自己當年好多了,而且他很慚愧地承認,他並沒有經常稱讚約瑟芬。

從那次以後,每次他想指出約瑟芬的錯誤時,總是說:

“約瑟芬,你犯了一個錯誤,但上帝知道,我所犯的許多錯誤比你更糟糕。你當然不能天生就萬事精通,成功隻有從經驗中才能獲得,而且你比我年輕時強多了。我自己曾做過那麼多的愚蠢傻事,所以我根本不想批評你或任何人。但難道你不認為,如果你這樣做的話,不是比較聰明一點嗎?”

假如一個人一開始就謙虛地承認,他也可能犯錯誤,並不是無懈可擊的,那麼別人再聽他評斷自己的過失,也許就不會難以入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