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演講時,特別在自認為目的是要說服時,你的所作所為總是決定著聽眾的態度。你如果冷淡,他們亦然。“當聽眾們昏昏睡去時,”亨利·華德這麼寫道:“隻有一件事可做:給招待員一把尖棒讓他去狠刺講演者。”
在說服人或使人印象深刻的演說中,通常的問題隻是在於,一味想把自己的意念植入人們心裏,卻反使相反和對立的意念不斷地滋生。而精於演說的人,說起話來則威力無窮,深深影響著他人。
幾乎在每日的生活當中,你都會在討論某一題目時與和你意見相左的人談論。你不是常常在家裏、在辦公室裏、在各式各樣的社交場合裏想贏取人心,使他們與你思想一致嗎?
你的方法是否仍有改進的餘地呢?你是如何開始的呢?利用的是林肯和麥克米蘭的智巧嗎?果真如此的話,你真是一位罕見的外交天才,是一位思慮審慎嚴密的高人。要想讓一般的聽眾長時間忍受抽象式的聲明,是很困難而且很費力氣的。舉例說明則很容易使聽眾聽得下去,並且容易使他人信服自己的觀點。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在開頭時就舉個例子呢?很多說服性演說者都是這樣做的。有些講演者覺得,必須先發表一些一般性的聲明,事實上並不見得必須如此。你可以一開頭就舉出一個例子,引起聽眾的興趣,然後再說出你的評論。
羅威爾·陶馬士是舉世知名的新聞分析家、演說家及電影製片人,在講論“阿拉伯的勞倫斯”時,他這樣開始:“一天,我在耶路撒冷的基督街上走著,忽然遇見一位身著華麗的東方君主袍服的男子,他身側掛著一把黃金彎刀,是隻為先知穆罕默德的傳人所佩掛的……”
他以自己的經驗故事啟程,這便是吸引注意力之處。這種開場方式多半十分有效,不會失敗。它有行動,它往前推進,我們所以緊緊相隨,是由於我們已經融於某種情況當中,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我曾經作過很多次的講演,其中有二次是這樣開始的:“就在我大學剛畢業時,一天晚上我在一條街上走著,突然見一個人站在一個箱子上頭對著人群講話。我很好奇,所以也加入人群去聽。‘你可覺察到,’這個人說,‘你從未見過一個禿頭的印第安人?或從未見過禿頂的女人,是不是?現在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我的這個講演是很成功的,因為隻要直接向事件中推進,便可輕易攫住聽眾的注意。講演者以自己的經驗故事開始,必立於不敗之地,因為毋需搜索枯腸。他敘述的是自己的經驗,是他部分生命的再造,是他自身筋脈的一部分。
結果,他那自信閑適的神態即能助他與聽眾建立起友好的關係,並從而贏得聽眾的信服。
下麵是鮑威爾·希利先生在費城的一次講演:
“82年前,大約是在這個季節,倫敦出版了一本小書,是一段故事,它注定了要永垂不朽。許多人稱它為‘舉世最偉大的小書’。它剛出現時,朋友們在街上遇到時,總會彼此相問:‘你讀過它了嗎?’回答總是一成不變的:‘是的,上帝保佑它,我讀過了。’它出版那天賣出了1000本,兩星期之內需求量便達到15000本。從那以後,它曾經再版無數次,並且被翻譯成世界各國文字。數年前,摩根以極高的價格購得原稿。它現在正與許多無價珍寶安憩於他莊嚴偉麗的藝術館中。這本舉世聞名的書究竟是什麼呢?”
你感到有興趣嗎?你是否想知道更多?講演者是不是有力地抓住了聽眾的注意?你是否覺得這段開場白已捉住了你的注意力,並隨著情節的進展提高了你的興趣?為什麼?
因為它激起了你的好奇心,它以懸宕起伏的氣氛掌握了你。說不定你已好奇了,你會問作者是誰?上麵所提的是什麼書?為了滿足你的好奇,就告訴你答案吧,作者是查爾斯·狄更斯,書名是《聖誕歡歌》。因此,在演講時,你在第一個句子裏就要引起聽眾的好奇,然後他們就會對你產生興趣,並加以注意,在別人已集中注意力聽你講演時,你是否有更好的觀點,使別人信服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也可以利用一段事實來引起大家的好奇,然後使他們急於知道造成這個事實的原因。例如,有位學生一開頭就說出這段令人震驚的聲明:“最近,我們的一位議員先生在議會上發言,他要求通過一項法律,禁止距離任何學校兩裏以內的蝌蚪變成青蛙。”
保羅·吉朋斯在演講《罪惡》這個題目時,也說出了一段令人瞠目結舌的聲明:“美國人是文明中最嚴重的罪犯民族。這種說法固然令人震驚,但同樣令人震驚的是,這卻是事實。俄亥俄州克裏夫蘭的謀殺犯人數是倫敦的6倍。按照人口比例來看,它的搶劫人數是倫敦的170倍。每年在克裏夫蘭被歹徒搶劫或企圖搶劫而遭到攻擊的人數,比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等地被搶的人數的總和還多。每年在聖路易市遭人謀殺的人數,多過英格蘭與威爾斯。紐約市謀殺案的次數多過法國全國,也超過德國、意大利或英國。這裏麵有一項令人感到悲哀的事實:罪犯並未受到懲罰。如果你謀殺了一個人,你因此而被處死的可能性不到1%。在座的各位都是追求和平的善良公民,但你們死於癌症的機會,卻是你槍殺了一個人而被絞死的機會的10倍。”